游戏百科

奉旨画梅,拒绝秦桧,这位画家有着和柳永一样的傲气

宋徽宗是个艺术大家,但他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例如杨无咎画的梅花,就曾被宋徽宗斥为“村梅”——大概意思就是“乡巴佬画的野梅花

宋徽宗是个艺术大家,但他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例如杨无咎画的梅花,就曾被宋徽宗斥为“村梅”——大概意思就是“乡巴佬画的野梅花”。换作一般人,可能当场就跪了,可扬无咎偏不,直接在画上题了“奉敕村梅”四个大字,意思是“奉皇帝旨意画野梅花”——这跟著名词人柳永“奉旨填词”一样,活生生把嘲讽变成了艺术宣言。

这位自称“逃禅老人”的画家,一生拒绝做官,连秦桧的征召都敢拒绝,堪称古代“职场硬骨头”。但他的“硬”,全藏在笔墨里。下面,一笑就带你看看这“硬气”的画是什么样子。

杨无咎69岁那年,好友范端伯让他画一幅梅花,他大笔一挥,《四梅图》就此诞生,超额完成任务,画出了梅花的“一生写照”。

第一幅,未开之梅:含苞蓄势,静待春风

第一段的梅枝像稚嫩的婴孩,枝条内敛,花苞紧闭。扬无咎用干笔飞白勾勒枝干,用水墨线条圈出花苞,饱满的花苞充满着蓬勃的张力,仿佛下一秒就会将生命力喷涌而出。

第二幅:欲开之梅:少女心事,暗香浮动

第二段的花苞微微张开,像初恋少女羞涩的笑。扬无咎用淡墨点染花瓣,再以细笔勾勒花萼,让画面充满“欲说还休”的诗意。此时的梅花,仿佛在问:“我是不是很美?”答案藏在观者的目光里。

第三幅,盛开之梅:风华正茂,倾城一笑

第三段的梅花终于“放飞自我”,繁花似锦,枝条舒展。扬无咎用浓淡相间的墨色表现花瓣的层次,让每朵花都在尽情展示自己的美丽。这阶段的梅花,是文人笔下“疏影横斜水清浅”的巅峰,也是人生最绚烂的时刻。

第四幅,将残之梅:铁骨铮铮,余香犹存

最后一段的梅枝枯瘦如老者,花瓣凋零却仍倔强地挂着残雪。扬无咎用焦墨皴擦枝干,枯而不死,仿佛在说:“即使零落成泥,我的香气也永远不会消失。”这哪里是画残梅?分明是文人面对人生暮年的洒脱宣言。

扬无咎画梅,其实是在画中国人的精神图腾。从南北朝寿阳公主的“梅花妆”到陆凯“折梅逢驿使”的浪漫,从王安石的“凌寒独自开”到王冕的“只留清气满乾坤”,梅花早已超越植物属性,成了坚韧、高洁、孤独的象征。

为了更好的表达,扬无咎把诗书画融为一体。他在《四梅图》上题了四首《柳梢青》,其中“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一句,把梅花的疏朗之美写得淋漓尽致。这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正是中国文人画的灵魂。

《四梅图》最妙的地方,在于它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未开的含蓄、欲开的挣扎、盛开的绚烂、将残的优雅,都画到一处,让你能从一个画卷中,看到生命的轮回。

而且,每一枝梅花,枝条都是昂扬向上,枝干都是劲骨嶙峋,就像扬无咎本人,宁做“村梅”也不讨好权贵。

《四梅图》不仅是对梅花一生的写照,当我们凝视这幅画时,看到的不只是花开花落,更是一位艺术家的灵魂与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