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邀请溥仪给自己当助理,溥仪机智回绝,郭沫若尴尬不已 电影《末代皇帝》有这样的一段剧情,溥仪在抚顺战犯所关押十年之后,终于在1959年获得特赦后回到了北京。 从这时起,他真正成了中国的一个公民。可他怎么维持自己的生活呢?国家对溥仪还是有一定的关照,先是将他调到植物园工作,后来还让他进入了中国文史馆当馆员。 我们都知道,郭沫若在历史、考古领域也很有建树,他在新中国建立后一直投身于文史研究的工作。当郭沫若得知溥仪在文史馆任职后,也向其抛去了橄榄枝,请他来当自己的助理。不过,溥仪却没有接受郭沫若的好意,而是直接拒绝了。 溥仪婉拒郭沫若时,回复了对方五个字,可这五个字竟让郭沫若尴尬了,并且打消让溥仪给自己帮忙的念头。 我们先来看看郭沫若为什么会邀请溥仪当助理。原来,当时的郭沫若正好在研究清朝历史,而溥仪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一定可以给自己提供不少资料。 郭沫若可没想着让溥仪白干,而是给出了高薪作为条件。虽然溥仪很清楚对方是看重自己的身份才提出邀约,不过他一点也没生气。可是对于郭沫若承诺的高额工资,他也没有显得多高兴,表现得异常淡定。 那么,溥仪到底说了什么?这五个字,是非常简单的一句话:“我不懂满语。”要知道,郭沫若研究清朝历史,少不了看清朝古籍,而这些古书,少不了用满语编撰。若是溥仪也看不懂,那要他来有何用?不过溥仪作为满人,还是清朝皇帝,真的不懂满语吗? 溥仪写过一部自传,叫做《我的前半生》。在这本自传中,溥仪就写过自己对满语的熟悉程度。溥仪是懂满语的,但只懂很少满语词汇,就连说也是结结巴巴地说不通顺,因此可见他的满语水平并不高。 然而《醇亲王载沣日记》中又有记载,“至于国语清文,乃系我朝之根本,著派著派记名副都统伊克坦随时教”这说明溥仪小时候曾系统性地学习过满文,就算溥仪在王府里没学过,作为清朝皇帝,都需要学习和掌握满文。因此,溥仪登记之后一定有学过满文,并且是到了能掌握使用的程度。 至于溥仪以不会满文为由,拒绝郭沫若,很可能是多年的生活动乱,让他只想平平淡淡地过日子,再不提起曾经那些伤心事。溥仪更不希望在研究历史期间出什么差错,导致连这样的平淡日子也过不成。 众所周知,溥仪自小就是个很敏感的人,加上后来受日本人控制,又度过了长年的战犯生活,这让他对他人和周围的环境更加警惕。因此,拒绝郭沫若,更多是出于溥仪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