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C919停飞真相:没有反转,现实比想象中的更残酷! 自2008年开始,我们便进行了国产大飞机的研制,经过8年的奋战,2017年完成首飞。 国人对C919可以说无比期待,不但填补了我国大客机的空白,还拓展了国产飞机的广度和深度。 似乎这并不是一架没有心脏跳动的飞机,更是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在C919试飞的时候,已经标志着中国航空又向前踏出了一步。 但是,事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奔向成功的道路,总是面临重重困难,试飞成功的C919也不得不面临停飞的残酷现实。 2023年2月1日,C919客机原本计划从上海虹桥机场飞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然后转到合肥机场。 事实上,客机并没有如期飞到合肥,在转途的路上就已经出现了故障,所以不得不临时改变行程。 据消息透露,C919的发动机存在一定故障,对此东航官方并未作出正面回应。 而且一直到现在,C919到底何时才能运营都没有明确的说法,事情看起来已经没有任何反转的情节,不得不说国人的心情也是沉落谷底。 作为中国科技的集大成者,C919上已经近六成部件实现了国产化,这已经说明国中国的科技水平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更多的不足。 其一,C919并未实现完全的国产化,特别是动力系统、飞行控制系统以及电源系统等等,这些都是大飞机的核心,中国现在大部分还是采用全球供货模式或者是合资制造。 这就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一旦这些系统出现故障,我们很难进行针对性的维修,不得不求助于外商技术专家,如此一来我们就要花费高昂的维修费用,而且效率低下。 更重要的是,中国将完全被这些技术卡住脖子。如果国外一再提供这些零部件,那么中国将会面临更残酷的现实。 其二,正是因为中国目前阶段并没有自身国产的发动机系统,而且国产发动机与外国相比还比较落后,所以我们很难取得美国和西方国家的适航证,这就意味着,就算我们批量生产C919,也面临无法走出国门的尴尬境地。 虽然,美西方有借机打击中国航空的事实,但是我们自己也不得不重视与西方技术上差距。 总而言之,中国在大飞机上科研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毕竟只有实现重要零部件以及发动机、操作系统上的国产,中国才能突破美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才能真正的实现“弯道超车”。 中国的大飞机仍然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切不可气馁心急,毕竟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我们一步步前进,中国的大飞机迟早会翱翔蓝天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