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借势而为:企业破局的 3 个趋势密码

经营企业就像行船,逆风时拼尽全力也难前进一步,顺风时轻轻扬帆就能疾驰千里 —— 这 “风”,就是趋势。无论经营公司,还是

经营企业就像行船,逆风时拼尽全力也难前进一步,顺风时轻轻扬帆就能疾驰千里 —— 这 “风”,就是趋势。

无论经营公司,还是经营人生,都始终无法摆脱趋势的影响。冠锦咨询在 20 余年企业辅导中发现:那些穿越生命周期、实现市场倍增的企业,从不是 “蛮干硬闯”,而是精准踩中了趋势的节拍。无论是领导力升级、战略布局,还是团队赋能,“看懂趋势、借势发力” 都是绕不开的核心。

今天,我们拆解 3 个趋势洞察的关键逻辑,帮你把 “看不见的趋势”,变成 “看得见的增长机会”。

工作中最大焦虑是时间不够用:本职堆成山,想带团队出成果、抓市场机会,却被琐事绊住。高潜的核心思路是:不是 “挤时间”,而是让每一分钟都能 “带成果”。

“风起于青萍之末,止于草莽之间。”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已观察到趋势起于微小的信号:大风刮起来,也是在长有青色的萍草的地方聚集,然后再刮起来,最后在草地之间平息。各种事物的始末,也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 经过一番轰轰烈烈,最后平息。

古人也在告诉我们:所有改变行业的大趋势,最初都藏在不起眼的微小现象里。

很多人把别人的成功归为运气,本质是自己抽象不出规律。对企业 CEO 而言,“发现趋势” 不是靠预判,而是靠 “从现象中扒规律” 的战略修养 —— 这也是冠锦咨询在领导力培训中,反复强调的核心能力。

发现趋势,越早越好,当别人都能看懂这个规律,都在讨论这个规律,它就不是一个值得做大的机会。

提前在“青萍之末”发现未来会起的大风,才是超越他人的能力。这种素质在现在的环境下更为重要,因为现在的创业环境很残酷。比如看到竞品突然发力下沉市场,普通管理者会觉得 “它在抢份额”,而优秀 CEO 会追问:

下沉市场的客单价是否支撑盈利?

其供应链是否能适配低物流成本?

这是否预示着一线城市红利见顶?

湖畔大学曾鸣教授认为,现在的战略肯定不是规划出来,因为市场环境变化太快,时间已被极大压缩,一个行业可能在三年的时间中就从诞生走向了消亡。真正的战略是跑出来的,只有先跑起来才可能知道你的战略是什么,然后不断迭代。

所以,很多执行力很强的公司,并不是先打造一个完美的战略再去执行。而是先发现趋势,先跑起来。

但 “跑” 的前提是找对方向:徐小平形容创业是 “边驾驶边造飞机”,可若没看清风向,飞机刚画完图纸就可能被逆风掀翻。

雷军创办小米前,在金山奋斗 16 年,始终困惑 “为何 100% 努力只换 20% 增长”。直到他穿透 “行业竞争” 的表象,看清 “移动互联网即将爆发” 的趋势,才果断转型,让小米 8 年上市、市值突破 500 亿美金 ——趋势面前,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而远见比选择更关键。

趋势早期都藏在寻常现象里,为何只有少数人能抓住?核心差距不在观察,而在 “观察的纯度” 和 “思考的深度”。

1. 不带评论的观察:让数据替直觉说话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很多企业管理者的问题,是刚看到现象就下判断:顾客提一次新需求,就觉得市场要变了;竞品做一次促销,就慌着跟风降价。

真正有效的观察,是 “先记录,后判断”。

2. 深度思考:从 “是什么” 挖到 “为什么”

观察是收集信号,思考才是解码趋势。深度思考的本质,是多问三个为什么:这个现象背后的需求是什么?需求背后的人群是谁?人群背后的时代变化是什么?

雷军花 16 年才悟透 “顺势而为”,正是因为他没有停留在 “努力没回报” 的抱怨里,而是持续追问 “为什么有人能轻松成功”:是行业红利?是模式创新?还是效率优势?层层拆解后,才看清 “趋势红利远大于个人努力” 的本质。

比尔・盖茨、巴菲特之所以能持续领跑,也在于他们把大量时间用于 “暗时间思考”—— 阅读、复盘、推导,把别人看到的 “信息”,变成自己掌控的 “认知”。对企业而言,认知差就是趋势差,趋势差就是增长差。

查理・芒格说:“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小趋势能带来商机,而大趋势能重塑行业—— 这三个不可逆的大趋势,正在改写企业的生存规则。

1. 人工智能:要么 “用 AI”,要么 “被 AI 替代”

《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断言:“AI 是我们时代最大的革命,没有任何工作绝对安全。” 牛津大学数据显示,15 年内近一半工作将被 AI 替代,从基础的行政、客服,到专业的设计、分析,都面临重构。

但这不是 “末日”,而是 “升级信号”:冠锦咨询辅导的某新零售企业,用 AI 分析用户数据,3 个月就找到新的增长曲线。应对 AI 的关键,不是恐惧替代,而是让 AI 成为 “效率工具”,聚焦它做不了的战略决策、创意创新、情感链接 。

2. 后公司时代:“技能” 比 “岗位” 更值钱

《未来的工作》预测:20 年内 90% 的全职岗位将消失,自由职业者、斜杠青年成为主流。美国 2020 年已有 43% 的劳动力是自由职业者,中国这一群体也已突破 3000 万。

这意味着,企业的组织模式正在从 “雇佣制” 转向 “合作制”:不再依赖固定团队,而是通过外包、项目合作整合全球资源;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也从 “岗位经验” 变成 “可迁移技能”。冠锦咨询在团队辅导中发现,那些提前搭建 “弹性组织” 的企业,不仅用人成本更低,应对市场变化的速度也快 3 倍。

3. 多段式人生:终身学习是唯一 “铁饭碗”

中国平均寿命已达 78.2 岁,00 后活到 100 岁的概率高达 50%——“读书 - 工作 - 退休” 的三段式人生早已过时,“多段式人生” 成为主流:30 岁重返校园、50 岁创业、60 岁做顾问,将变得司空见惯。

对企业而言,这意味着 “人才红利” 不再是 “年轻劳动力”,而是 “终身学习者”;对管理者而言,领导力的核心也从 “管理执行” 变成 “引领成长”。冠锦咨询王牌课程就是在帮企业搭建 “人才成长体系”,让团队持续适配趋势变化。

趋势的本质,是 “变化中的确定性”。这个时代最大的确定性,就是 “永远在变化”。但变化背后,藏着不变的趋势逻辑。

记住:真正的强者,从不是对抗趋势,而是成为趋势的一部分。冠锦咨询相信,没有永远的风口,但有永远的 “顺势者”。

不是趋势抛弃了你,而是你没看懂它到来的信号。如果你想搭建企业的 “趋势洞察体系”,或是想让团队具备借势增长的能力,现在就开始,把 “被动适应” 变成 “主动借势”,下一个引领行业的,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