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一年前推出的10万亿化债计划,今天怎么样了?

2024年11月,我国推出了规模空前的10万亿化债计划;一年后的今天,该计划怎么样了?一年前,我们推出了规模空前的10万

2024年11月,我国推出了规模空前的10万亿化债计划;一年后的今天,该计划怎么样了?

一年前,我们推出了规模空前的10万亿化债计划,旨在为当时债台高筑的地方减轻债务压力,如今一年过去了,这一历史性举措已经显现出显著成效,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要推出10万亿化债计划。

当时推出的10万亿化债计划是我国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地方债务化解方案,其核心内容包括增加6万亿的地方债务限额,用于置换存量隐形债务,分三年实施,2024年到2026年每年2万亿元。

然后就是连续五年的专项安排。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

这两者加到一起,就是所谓的10万亿化债计划。

另外还有棚改债务处理,对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

这一化债思路实现了从“点状式排雷”到“整体性解决”的根本转变,推动地方隐性债务通过置换实现显性化,从隐性债、法定债“双轨”管理向全部债务规范透明管理转变。

如今一年过去了,化债成效如何呢?

从实际效果来看,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首先就是地方隐性债务大幅减少了,地方隐性债务余额从2023年末的4.3万亿元降至2024年末的10.5万亿元,直接减少了3.8万亿元。

另外融资平台债务也在压降。截至2025年9月末,全国融资平台存量经营性金融债务规模也较2023年3月末下降62%,降幅也非常喜人。

与此同时,城投债增速还创下新低。2024年,全国城投平台债务增速已经降至3.3%,为10万亿化债推出以来最低水平。

虽然说是叫化债计划,但这笔资金也不单单是只用于化解债务。这笔钱到底用在了哪些地方呢?

第一就是土地和房地产收储。通过土储和房储专项债,地方可以一定程度上稳住土地和房地产价格,化解库存压力,帮助市场回暖。

第二就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利工程、高铁线路、能源设施、城际铁路等项目,而这些项目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当然也能够拉动区域经济增长。

第三就是偿还拖欠企业的欠款。在化债资金注入后,中小企业资金链也得到一定程度改善,某省份甚至专项安排了356亿元用于清偿拖欠企业账款。

最后就是用于教育、医疗和社保等基础保障项目投入,进一步提升消费信心。

可以说,10万亿地方化债计划,本质上还是和过去的高杠杆时代做一个解决方案。

化债是好事情,但化债这件事本身,同样也给地方带来了一些挑战,或者说这些挑战一直都存在,它更像是高杠杆时代的后遗症。

地方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两个字,增长。

一个人要解决债务,自然就不能只忙着增长,化债占用的资金,就不能拿去做投资,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对地方来说也是如此。

地方要化债,就得用钱,那钱用了,原本用于投资的钱就会变少,如此一来,增长就会放缓。

增长放缓了,投资少了,地方就会陷入到更缺钱的循环之中,所以说地方投资失速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

这也是为什么,前财长前几天在某论坛上又在吹风说,应该征收房地产税,作为地方税种的一个很好补充。

过去依赖土地,地方收入可以过得非常不错,但现在房地产进入下行,地产投资减少,土地卖不动了,同时地方还要兼顾过去的债务,一边是要增长,另一边又面临着化债难题,地方自己也很难。

10万亿的化债解决,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燃眉之急,但最终的问题仍然是摆在眼前的,那就是地方要增长,要投资,要保障民生,那么钱从哪里来?

这几年,我们也肉眼可见地看到为了做大蛋糕,地方付出的努力。从各地爆火的文旅、地方亲自上阵宣传,再到国家级的刺激消费,本质上都是为了给地方创收,用来弥补土地出让金下滑带来的影响。

但这些可能还是不够的,所以前财长最近才会重提房地产税。

但这个税如果真要大规模普遍开征的话,阻力恐怕也是极大极大的,我们房地产税最早试点都是十年前的事情了,但一直没有推出,由此可见阻力是有多么大。

而那些重点的化债省市,其投资增速反而普遍不及全国水平,其中六省的固定资产投资还录得负增长,这还是因为重点化债,就需要更多资金,而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还债了,用于投资的钱就会减少。

这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事情。

但总体而言,化债的积极影响仍然非常大。

对企业来说,化债有助于清理地方拖欠企业账款,让企业资金回笼更快,经营状况也会有所好转,特别是基建产业链企业,此前就因资金不足而搁置的项目,也有可能重新启动。

对个人而言,地方债务压力减轻之后,也能够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特别是在建筑、工程机械等行业,增加个人的更多职业选择。

另外化债之后,地方财务状况改善,也会有更多资源投入到教育医疗等领域,这也会让地方发展更稳定,居民收入预期更高,从而增强消费信心。

总的来说,这10万亿化债计划实施一年来,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地方债务规模有效压降,财务状况改善,债务结构优化,都实现了长足的进步。

地方既要化债也要增长,两者并非是零和博弈,通过优化债务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完全可以在化解债务风险的同时,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无债一身轻,只有把债务解决好,把风险把控好,地方才能够将更多资源用于增长,最终达到消费和投资的再平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