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亮相了众多核心技术,此次大会集中展示了奇瑞在新能源、智能化等领域的10+项全球领先技术,标志着其从“技术探索者”向“全球引领者”的转型。

首先就是动力系统革命:鲲鹏天擎48%热效率发动机是最大亮点,通过26:1超高膨胀比、双曲三联动机构等黑科技,突破传统汽油机热效率极限(行业主流38%-45%),为混动汽车油耗进入“1时代”奠定基础,展现奇瑞在底层机械领域的颠覆性创新能力。
其次猎鹰智驾大模型和飞鱼底盘EMB(电控机械制动)代表智能驾驶与底盘调校的前沿成果,后者可能通过电控技术提升操控性与安全性。以及方舟两栖系统实装于越野车型纵横G700,凭借IP68级防水、970mm涉水深度和双动力推进,实现全球首次新能源越野车横渡长江,重新定义极端环境下的通行能力。

奇瑞的技术突破并非孤立,而是依托全球化协同网络与产学研深度融合,已经在全球建立研发网络,已建立8大研发中心、16个KD工厂,覆盖120+国家,未来计划新增26个海外研发中心,针对本地化需求定制技术解决方案。正• 开阳实验室与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双向奔赴”机制打通高校课题(如与福耀科技大学合作)与工厂落地链路,将学术成果快速转化为产品竞争力,形成“没有围墙的研究院”。还联合舍弗勒、宁德时代等供应链伙伴,以及全球30000+研发人员、28位首席科学家,构建“技术-生产-市场”闭环。

奇瑞的野心不止于技术领先,而是瞄准全球化高科技生态集团的定位,董事长尹同跃强调,国际化需平衡规模与可持续性,通过高性价比、高可靠性技术树立中国汽车“安全高端”形象,避免内卷,推动品牌向上。港股上市(9月)与全球用户超1772万(海外543万)印证其市场信任度。以技术创新驱动商业模式、管理、生态全面转型,例如方舟两栖系统不仅是一项技术,更可能衍生出新出行服务场景。通过瑶光技术战略的持续迭代(如热效率48%发动机全球普惠),奇瑞希望成为中国混动技术输出的标杆,带动产业链共同“走出去”。

奇瑞的成功在于长期主义——28年深耕技术,以“啃硬骨头”的定力突破卡脖子难题(如发动机热效率)。其全球化路径并非简单复制,而是通过本地化研发+生态共创,适配多元市场需求。未来,奇瑞若能在智能化(如猎鹰大模型)与能源革命(混动/电动)领域保持迭代速度,有望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中国名片”,重新定义“性价比”的内涵——不仅是价格优势,更是技术价值与用户信任的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