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蛇吞象?生产歼20的中国军工巨头仅用174亿收购,用意耐人寻味

前言2024年,成飞集团被中航电测正式宣布以174亿元的价格收购。这个消息一出,也是引起了不小的热议。中航电测的市值仅有

前言

2024年,成飞集团被中航电测正式宣布以174亿元的价格收购。

这个消息一出,也是引起了不小的热议。

中航电测的市值仅有60多亿,而成飞集团的总资产则是超过了1200亿。

更为重要的是,成飞集团还曾生产出歼10、歼20这样的军用飞机。

并且在其他领域上,也都涉足。

可以说,成飞集团是我国军工巨头。

可偏偏这样一个军工巨头却被一家市值不到百亿元的公司给收购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背后难道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中航电测“蛇吞象”?

歼10、歼20是中国空军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我国提供了强大的军事力量。

而生产歼10、以及歼20系列军用战斗机的,则正是成飞集团。

成飞集团成立于1958年,可以说是跟我国航空工业一同发展起来的。

只不过在当时,成飞集团还叫做国营132厂,一直到1998年才正式组建为集团公司。

经过多年的发展,成飞集团已经成为了集科研、设计、生产和试飞于一体的的现代化飞机生产商之一。

拥有着如此强大的实力,成飞集团的年收入也达到了上亿元。

别的不说,单就说歼10和歼20到目前已经实现了批量生产,年产量也将要达到100多架往上。

除此之外,沙特等一些国家还打算花费重金从我国购买歼10和歼10。

这还不算其他系列的战斗机,倘若加上这些的话,那么成飞集团每年的订单很快便能够突破上千亿。

值得一提的,成飞集团还参与了C919的大飞机头生产等多个项目。

按理来说,成飞集团不仅有着国家的支持,而且还有着强大的技术,应当继续向前发展下去。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在2024年的时候,中航电测却宣布要正式购买成飞集团100%股份。

原本这就足以让人感到诧异了,然而更惊讶的事情还在后面,中航电测给出的交易金额居然是174亿元。

根据资料显示,成飞集团在2021年的营收便已经达到了533.9亿元,净利润为18.5亿元。

根据证券时报的报道,这个事情刊登于2024年10月15日发布的《中航电测百亿级“蛇吞象” ,军工央企并购加速证券化进程丨并购重组活跃资本市场系列报道》

而在2022年的营收更是达到了672.91亿元。

一百多亿想要购买成飞集团,着实是让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了。

更不要说,中航电测的市值也仅仅只有40多亿元。

据资料显示,中航电测是在2010年上市,主营业务为航空防务、传感控制等等。

并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里,中航电测的营收入也在逐渐增加。

虽然说营收入有所增加,可想要成功收购成飞集团,确实有点“蛇吞象”的意味了。

也正因如此,外界才会对此事议论纷纷,认为这当中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或者是阴谋。

但实际上,这场“蛇吞象”早在2023年的时候便已经设计了好了。

根据央广网的报道,这个事情刊登于2024年6月26日发布的《中断一年半中航电测重组事项恢复审核 或出资174亿收购成飞集团》

中航电测的“精心设计”

在2023年1月11日,中航电测便发布了相关公告,表示打算购买成飞集团的的股权。

当时,中航电测的这一行为便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原以为这场收购会以失败而告终,可让人没想到的是,中航电测不仅成功收购了成飞集团的股份。

甚至,还是以174亿的价格。

尽管引起了外界不小的热议,但对于成分集团来说,这对于自身的发展却有着非常大的好处。

成飞集团虽然生产出了歼10、和歼20等系列的战斗机,但这么多年来却一直饱受资金和高负债率的困扰。

众所周知,军工装备的研发是一个很长的周期,并且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当然了,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谁也不知道。

尤其是最近几年的国际局势变得愈发复杂,我国也需要大量的战斗机。

而这也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除了用于生产之外,还有一部分要用在技术研究上。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成飞集团对资金的需求量也就越来越多。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这个事情刊登于2025年4月8日发布的《重组成飞后,这家陕企将年入800亿?》

虽然说,成飞集团每年都会有大量的订单,并且营收也是非常可观。

可这些营收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其负债率,这也让成飞集团一直以来都因为资金不足的问题,难以在科研项目进行更多的研究。

根据成飞集团的财务数据表示,在2022年的时候,成飞集团的营收为672.91亿元,净利润为13.13亿元。

跟前一年相比,成飞集团的净利润有了很大的下滑。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中航电测和成飞集团之间用“收购”这个词并不准确,而应该用重组来形容才是最为恰当的。

中航电测的航空电子系统与成飞集团的技术,正好形成了一个互补。

双方在经过重组之后,便能够研发技术上有很大的突破。

而成飞集团则会成为上市公司,资产和业务也将会被注入中航成飞,并聚焦于航空主业。

看似是一场“蛇吞象”的戏码,可实际上却是一出借壳上市的戏码。

这样的操作在美国一些军工企业当中,是十分常见的。

在上市后,成飞也将会获得更多的资金用于技术研究和发展上。

2025年4月8日,成飞集团所研发的氢能源无人机便完成了30小时跨昼夜的连续飞行。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氢能源无人机在飞行的过程当中,还搭载了光电载荷,可以有效实现对地面的巡查。

无论是从技术还是续航能力上,成飞集团所研发的氢能源无人机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根据中国新闻网的报道,这个事情刊登于2025年4月8日发布的《30小时!氢能源无人机完成长航时跨昼夜连续飞行》

结语

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与美国和众多西方国家相比,起步较晚,技术上还是有着很大的空缺。

但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便用几代人的努力和汗水,逐渐缩小了与美国之间的差距。

可想要迎头赶上美国,我们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而这背后,则是少不了像成飞集团这样的军工企业的技术研究。

技术研究离不开资金支持,只有充足的资金,才能够让科学家们大胆的进行实验和研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飞集团与中航电测的重组也意味着中国军工也从过去的“跟跑”变成了“齐跑”。

在未来,我们也想象中国军工也会逐渐超越美国,迎来更大的发展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