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熙宁七年秋,凤翔府通判苏舜民在案头发现了一枚奇特的金饼。那金饼边缘带着磨损的痕迹,正面刻着模糊的“V”字,与寻常官铸金铤截然不同。衙役说这是猎户在黑水峪深处捡到的,一同发现的还有半截腐朽的铜剑。
苏舜民摩挲着金饼上的一样,忽然想起去年在长安碑林见过的王莽时期拓片。王莽在西汉末年掌控政权期间,通过改革措施大肆搜刮民财积累了大量黄金,铸成金饼藏于未央宫。相传有十万枚之多,黄金总量达七十万斤,约合三十五吨,却在更始军破城时不知所踪。而《汉书》里只寥寥几笔记载“未央宫金散于野”,难不成这枚金饼竟与那批失踪的宝藏有关?
三日后,苏舜民带着两名护卫踏入黑水峪。峪中林木参天,涧水湍急,正午时分也难见天日。引路的老猎户说,半月前暴雨冲垮了山壁,露出个黑漆漆的洞口,金饼就是从那洞里捡来的。行至深处,果然见一处丈许高的石窟,洞口散落着不少残破的陶片,隐能辨认出汉代的云气纹。
“大人小心,这洞里有古怪。”护卫点亮火把,火光映照下,洞壁上竟刻着密密麻麻的隶书。苏舜民凑近细看,开头便是“天凤元年,藏金于此”,后面的文字多已风化,只断断续续能看出“未央宫”“护军都尉”等字样。他心头一震,莫非这里就是王莽黄金的藏匿之地?
火把沿着通道往里延伸,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霉味。走了约莫半里地,前方忽然传来潺潺水声,一道暗河横在眼前。护卫用长杆试探,发现河水深不及腰,水底铺着一层细碎的金屑。苏舜民弯腰捡起一块卵石,上面竟粘着半枚金饼的残片,纹路与案头那枚一模一样。
正当众人准备渡河时,洞外忽然传来马蹄声。苏舜民示意护卫熄灭火把,只听有人高声喊道:“苏通判莫要躲藏,某奉经略使大人之命,特来取回前朝遗物。”说话者是府中都监李进,此人素来与苏舜民不和,如今突然带兵前来,显然是冲着宝藏而来。
苏舜民心知李进若得此宝藏,必然中饱私囊,甚至可能勾结西夏。他悄悄对护卫说:“你二人速从密道返回府城,将此事禀报知府大人,我在此拖延时间。”话音刚落,洞外已响起箭羽破空之声。
李进见苏舜民不肯出来,竟下令放火烧洞。浓烟顺着洞口涌入,苏舜民呛得连连咳嗽,却死死守住暗河入口。他忽然想起洞壁上的文字,“水涸则金现”,难道这暗河与宝藏的藏匿之地有关?他摸出火折子,借着微弱的火光仔细查看洞壁,果然在暗河对岸发现一处隐蔽的石门。
此时,暗河的水位忽然开始下降,想必是李进在洞外截断了水源。苏舜民趁机渡过暗河,推开石门,只见洞内堆满了木箱,打开一看,里面全是与案头相同的金饼。他来不及细算,随便拿起几枚金饼揣入怀中,其余的则用石块堵住洞口,随后顺着另一侧的密道逃离。
待苏舜民回到府城时,知府大人已接到护卫的禀报,正调兵前往黑水峪。李进见官兵到来,只好放弃宝藏,仓皇而逃,却在途中被西夏奸细所杀,随身携带的金饼也落入奸细手中。
事后,苏舜民将所得金饼交给知府,知府又上报朝廷。神宗皇帝听闻此事,龙颜大悦,下令将金饼存入内库,同时派人前往黑水峪勘察,却发现暗河早已恢复原样,石门也被洪水淹没,再也找不到宝藏的踪迹。
多年后,苏舜民致仕还乡,时常对子孙说起黑水峪的奇遇。他总说,那批王莽宝藏或许仍藏在暗河之下,等待着有缘人发现。而那枚刻着“V”字的金饼,也成了苏家世代相传的信物,见证着曾经发生过的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