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保姆被“包食堂”诱骗,贷款8万投资武汉“135800赚1720万”传销

55岁的张女士小学肄业,此前一直从事保姆工作,性格随和善良却怯懦,缺乏是非辨别能力。2025年9月初,她被一位朋友以“包

55岁的张女士小学肄业,此前一直从事保姆工作,性格随和善良却怯懦,缺乏是非辨别能力。

2025年9月初,她被一位朋友以“包食堂”为诱饵骗至武汉,殊不知一场精心策划的传销骗局正等着她。

抵达武汉后,张女士被带往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龙城花园小区,接触到了名为“自愿连锁经营业41份体系”的传销项目。

该项目宣称投资135800元,待“出局”后可赚取1720万元,如此离谱的收益承诺,却让缺乏辨别能力的张女士深信不疑。

在传销组织的轮番洗脑下,她不仅投入了自己的积蓄,还偷偷通过银行卡贷款8万元,凑齐了135800元投资所谓的“满单41份”,幻想着能借此实现财富自由,甚至带动家人一起致富。

远在外地的女儿李女士察觉到母亲的异常后,心急如焚,立即向李旭反传防骗团队求助。

为了顺利解救母亲,李女士与妹妹谎称要去武汉考察项目,于9月26日赶到武汉。

抵达后,他们第一时间联系了当地派出所,在警方的协助下,成功将张女士从传销窝点解救出来。

来到酒店后,被传销“洗脑”的张女士反应极为强烈,情绪激动的她甚至在两个女儿面前扬言要跳楼。

幸好在李旭老师的耐心劝说下,她才逐渐平复情绪,答应跟随女儿回家。

起初,张女士只承认自己投入了8000元,直到回到家中,在女儿们的反复沟通下,她才吐露实情,坦言实际损失已高达135800元,其中包含8万元贷款,这个数字让整个家庭陷入了沉重的阴霾。

回顾张女士被洗脑的过程,传销组织的话术可谓层层递进,充满迷惑性。

在与女儿的通话中,她不断重复着传销组织灌输的理论:将项目比作“真假人民币”,声称“走对平台就是真的”;谎称项目是国家扶持的,能享受孩子入学优惠、住房公积金等福利;编造“上老总平台月入六位数”“第一个月工资几十万必须在武汉买房买车”的虚假案例,还说有老总参加过60多个国家上层出席的澳门商务会议;甚至诡辩“异地操作”“封闭运行”“宏观调控”等说法,将传销组织的隐蔽性和外界的打击曲解为国家对项目的筛选和保护。

为了让谎言更具说服力,张女士还讲述了所谓的“成功案例”:推荐人一年多就“上总”,有人7个月因发展快晋升老总;团队中有“家族性参与”的情况,甚至有人让端铁饭碗的子女辞职加入;还有“瘸子上平台后娶空姐”“小学肄业者征信报告显示大专”等荒诞说法。

对于最初“包食堂”的谎言,她竟被洗脑为“善意的谎言”,类比“医生隐瞒癌症病情”的例子为其辩解。

当女儿质疑项目无公司无产品、提醒她不要贷款时,张女士完全听不进去,坚信这是“人帮人的行业”,声称“投资无风险,可继承转让”,还试图劝说女儿们来武汉听课了解,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深陷传销泥潭,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打击。

这场看似美好的“致富梦”,最终沦为一场让家庭濒临破碎的惨痛骗局。

传销组织核心谎言与套路揭秘

1.虚假收益画大饼:抛出“135800元换1720万元”“上老总月入六位数”等离谱承诺,编造“首月工资几十万买豪车豪宅”的虚假案例,刺激受害者投资。

2.伪造官方背景背书:谎称项目获国家扶持,虚构可享受子女入学优惠、住房公积金等福利,甚至捏造“老总参加高端商务会议”等情节,增强骗局可信度。

3.曲解概念混淆视听:将传销的隐蔽运行、外界打击曲解为国家“宏观调控”,声称是对参与者的筛选保护;辩称举报后警方仅“走个过场”,掩盖非法本质。

4.编造荒诞成功案例:传播“推荐人一年上总”“瘸子上平台娶空姐”“小学肄业者征信变大专”等离谱说法,用极端案例强化受害者对“行业价值”的认知。

5.美化诱骗行为:将“包食堂”的诱骗话术辩解为“善意的谎言”,类比“医生隐瞒癌症病情”自圆其说,消解受害者的警惕心。

6.淡化风险诱导投入:宣称投资“两三月回本”“可继承转让”,怂恿受害者贷款参与,同时以“全家参与”“辞铁饭碗加入”等案例制造从众效应。

[此文来源:李旭反传防骗团队,版权说明:以上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