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四川“市值一哥”易主?新易盛3500亿市值,背靠英伟达③年涨⑫倍

黄晓雷这个曾经的工程师,怎么就把一家做光模块的公司做到了四川第二?这里面有个关于AI、英伟达和三年十二倍的神奇故事。更精

黄晓雷这个曾经的工程师,怎么就把一家做光模块的公司做到了四川第二?这里面有个关于AI、英伟达和三年十二倍的神奇故事。

更精彩的是,这家公司还在资本市场留下了一个惊心动魄的“三日老二”传奇——在市值巅峰时刻当了三天的四川老二,然后又回到了它熟悉的位置。

说到四川最值钱的上市公司,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五粮液。这个做白酒的老大哥,在四川称霸多年,没人能撼动它的地位。

五粮液就像是班级里永远的学霸,门门功课第一,其他同学只能争夺第二名。但今天,我要告诉你,这个看似固若金汤的格局,竟然真的被动摇了!

就在今年10月底,2025胡润百富榜发布,一个叫黄晓雷的四川自贡人首次上榜,身家275亿,排在240位。他就是新易盛的总经理。更让人吃惊的是他所在的公司——新易盛。

这里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细节:在2025年10月28日,新易盛的股价冲到了410.62元的历史高点,总市值达到了惊人的4081亿元。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那一刻,新易盛真的超越了所有其他四川上市公司,成为了仅次于五粮液的“四川老二”。

但是,资本市场的故事总是充满戏剧性。这个“老二”的位置,新易盛只坐了短短几天。到了11月4日,新易盛的股价回落至348.04元,总市值也回到了3459亿元。

换句话说,新易盛就像个冲刺选手,在某个瞬间真的触碰到了第二名的位置,虽然最终又回到了第三,但这一冲一落之间,已经足以让整个资本市场为之震动。

它证明了:科技企业是真的有能力向传统巨头发起挑战的。要知道,三年前,这家公司的市值还不到200亿。三年时间,翻了十二倍,这种增长速度,在四川企业史上堪称奇迹。

No.01四川企业排位赛要重新洗牌了?

先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市值一哥”。简单说,就是四川省所有上市公司里,谁最值钱。这个排名不是固定的,就像班级成绩单一样,每次考试都会有变化,只不过资本市场的“考试”是每天都在进行的。

多年来,这个位置一直被五粮液牢牢霸占。你想啊,五粮液那是多少年的老牌子了,请客送礼、宴请宾客,都少不了它。

品牌价值摆在那里,市值高也是理所当然。在四川这个以美食美酒闻名的地方,一家酒企长期占据市值榜首,似乎也合情合理。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新易盛是做什么的?我打个比方:现在不是AI很火吗?AI需要算力,算力需要数据中心,数据中心里面有很多服务器,这些服务器之间要传递数据,就需要“光模块”这个东西。

你可以把光模块想象成数据世界的高速公路,负责把数据快速、准确地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如果没有这些“高速公路”,再强大的AI芯片也只能是孤岛,无法形成真正的算力集群。

就这么个看似不起眼的零部件,在新易盛手里,硬是做成了千亿市值的大生意。这背后反映的是一个深刻的时代变迁:从“喝酒”时代到“算力”时代的转变。

更关键的是,新易盛服务的客户来头不小——英伟达,就是那个做AI芯片全球最牛的公司。你想啊,英伟达造AI芯片,新易盛给英伟达提供光模块,这不就是站在了AI时代的风口上吗?

其实不光是新易盛,整个四川的产业格局都在悄然变化。过去说到四川经济,大家想到的是白酒、旅游、农业,但现在,四川正在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科技产业基地。

成都高新区里聚集了无数像新易盛这样的科技企业,它们可能不像五粮液那样家喻户晓,但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是隐形冠军。

No.02从八年工程师到自贡首富

说起黄晓雷,他的故事简直就是一部典型的中国工程师逆袭史。在这个充斥着各种创业神话的时代,黄晓雷的经历显得格外真实和珍贵。

1969年9月,黄晓雷出生在四川自贡。这个地方以盐井和恐龙化石闻名,如今因为黄晓雷,又多了一个新标签:百亿富豪的故乡。

1991年,22岁的黄晓雷从东南大学无线电系毕业,拿到了工学学士学位。和那个年代很多大学生一样,他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成都前锋电子仪器厂,当了一名工程师。这一干,就是八年。

八年时间,足够把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磨炼成行业里的老师傅。黄晓雷在仪器厂踏踏实实地做着技术工作,积累着经验。

那个时候的他,可能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百亿富豪。他就像成千上万个中国工程师一样,日复一日地对着电路图、测试仪器,解决着各种技术难题。

但到了1999年,30岁的黄晓雷坐不住了。三十而立,他不想再一辈子给人打工,想要自己创业。于是,他辞掉了稳定的工作,开办了一家叫“慧达电子”的小公司。

“那时候还是太年轻,缺乏经验。”后来回想起来,黄晓雷也很坦然。他的第一次创业并不顺利,慧达电子最终草草收场。

这段经历给了他深刻的教训:光有技术是不够的,经营企业需要的是全方位的能力。创业失败后,他不得不重新找工作,继续他的打工生涯。

但这段时间,他并没有放弃学习。2001年,已经在职场打拼十年的黄晓雷,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回到校园充电。他在电子科技大学攻读测试技术及仪器专业,拿到了工学硕士学位。

这个决定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有了硕士学历加持,黄晓雷的职业生涯开始步入快车道。他先后在飞博创、光玉科技、英思腾科技等公司担任技术岗位,从普通工程师一路干到了技术总监。

这段辗转多家科技企业的经历,虽然看起来不够“稳定”,但却让黄晓雷积累了宝贵的人脉和经验。他就像是在为未来的创业做准备,每一段工作经历都在为他增添新的技能。

2007年,他加盟光盛通信,出任技术总监。就是在这里,他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高光荣。

No.03两个技术男的千亿事业

高光荣是何许人也?他的故事同样精彩。他比黄晓雷大4个月,也是1969年出生,是四川乐山夹江人。

不过和黄晓雷的硕士学历不同,高光荣是中专毕业,毕业于成都无线电机械学校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

1989年,20岁的高光荣就进入乐山无线电厂光通信分厂当技术员,一干就是10年。这十年间,他从一个刚出校门的毛头小子,成长为精通光通信技术的专业人才。

1998年,高光荣开始创业,在成都创立了光通电子。之后又在多家光通信企业任职,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人脉资源。和高晓雷一样,他也在行业内摸爬滚打多年,深知光通信的未来潜力。

2005年到2008年期间,黄晓雷在光盛通信当技术总监时,高光荣正是这家公司的监事。两个对光通信都有着深厚理解的技术男,就这样相遇了。

他们的相遇,可以说是中国光通信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一个是有深厚技术功底的硕士工程师,一个是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中专生,这种组合看似不搭,实则互补。

2008年,高光荣决定再次创业,他找到了黄晓雷,邀请他一起干。黄晓雷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这个邀请。

为什么?因为两人都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多年,深知光通信的未来潜力。更重要的是,两人一个懂市场,一个懂技术,简直是天作之合。

高光荣有创业经验,知道怎么运营公司;黄晓雷有深厚的技术背景,能够确保产品的竞争力。

当时,新易盛的注册资本是1000万元,高光荣出了270万,占27%;黄晓雷出了150万,占15%。其他人也都是一些行业内的老战友。

这个股权结构很有意思,既体现了高光荣作为主要发起人的地位,也给了黄晓雷足够的话语权。

就这样,一家后来市值超过3000亿的公司,在2008年4月正式成立了。当时的他们可能不会想到,十七年后,这家小公司会成为挑战五粮液市值地位的强大对手。

No.04AI风口上的“卖铲人”

新易盛成立后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最初的几年里,它和成千上万家科技创业公司一样,面临着市场竞争、资金压力、技术突破等各种挑战。

公司2016年在创业板上市时,虽然已经是国内领先的光通信企业之一,但远没有今天这么耀眼。那个时候的光模块市场,主要还是以低速产品为主,应用场景也相对有限。

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2023年。那一年,AI突然火遍全球。ChatGPT的横空出世,让所有人意识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

随之而来的是对算力的巨大需求。大家都听说过那个比喻吧:淘金热的时候,最赚钱的不是淘金的人,而是卖铲子的人。

新易盛就是AI时代的“卖铲人”。AI需要大量的算力,算力需要数据中心,数据中心需要光模块。而且AI对数据传输速度的要求极高,这就催生了对高速光模块的巨大需求。

新易盛恰恰就是做这个的。他们生产的800G光模块,正好满足了英伟达等AI巨头对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

这就好比大家都在建高速公路,新易盛就是那个提供最先进沥青材料的供应商。没有这些“沥青”,再好的修路技术也建不成高速公路。

业绩是最好的证明:2023年,新易盛营收31亿元,净利润6.88亿元;到了2024年,营收猛增到86亿元,净利润达到28亿元;

今年上半年更是不得了,营收104亿元,净利润39亿元。这种增长速度,在整个A股市场都极为罕见。

更重要的是,新易盛不仅在国内市场表现出色,在全球市场也占据了一席之地。公司海外收入占比接近八成,这意味着新易盛已经是一家真正的国际化企业。

资本市场自然也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新易盛的股价从2022年10月的低点(9.72元)一路飙升,到今年最高突破了400元,三年涨了十二倍还不止。

这种涨幅背后,反映的是市场对AI产业链的极高预期。投资者相信,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新易盛这样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的需求还会持续增长。

No.05那个惊心动魄的“三日老二”

现在,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精彩瞬间——新易盛冲击四川市值第二的故事。

2025年10月,对新易盛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月份。这个月,公司发布了亮眼的三季报,业绩远超市场预期。与此同时,AI概念在全球资本市场持续发酵,英伟达股价不断创新高。

在这种双重利好的推动下,新易盛的股价开始了一轮快速上涨。从10月初的350元左右,一路飙升至10月28日的410.62元。

就在10月28日收盘的那一刻,新易盛的总市值达到了4081亿元。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那一刻,新易盛真的超越了泸州老窖等传统巨头,成为了四川省市值第二大的上市公司,仅次于五粮液。

这个消息在投资圈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很多投资者都在朋友圈里转发这个消息,感慨科技企业的崛起速度。

有投资者开玩笑说:“四川的‘市值一哥’虽然还是五粮液,但‘二哥’的位置可能要换人了。”然而,资本市场的故事总是充满变数。

在冲高到410.62元后,新易盛的股价开始回落。到了11月4日,股价回落至348.04元,总市值也回到了3459亿元,在四川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三。

这个“三日老二”的经历,虽然短暂,但却极具象征意义。它证明了科技企业是有能力向传统行业巨头发起挑战的。更重要的是,它让更多人看到了四川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

这种市值的波动,在资本市场其实是常态。重要的是,新易盛已经证明了自己具备冲击更高位置的潜力。

下一次当AI浪潮再来临时,它很可能再次向“老二”甚至“老大”的位置发起冲击。不过,新易盛也不是高枕无忧。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挑战,新易盛也在积极布局未来。公司在最近的调研中透露,从目前的市场需求及客户指引来看,预计2025年下半年起,1.6T产品将逐渐起量。

为了满足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新易盛在产能方面也做了充分准备。公司泰国工厂一期已于2023年上半年建成投产,二期已于2024年末建成并于2025年初投产,目前正处于产能持续扩充阶段。

这个泰国工厂的布局很有意思。它不仅能帮助公司规避潜在的贸易壁垒,还能利用东南亚的成本优势,提升公司的全球竞争力。

从行业前景来看,光模块市场的增长空间还很大。有市场研究机构预测,全球用于AI集群的光模块市场,2024年规模将翻番,2025年增速仍将接近翻倍。特别是随着AI应用的不断普及,对高速光模块的需求还会持续增长。

在这个过程中,新易盛需要做的,就是继续保持技术领先,同时优化公司治理结构,降低经营风险。特别是要平衡好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关系,避免对单一市场过度依赖。

对于黄晓雷个人来说,他也面临着从技术专家到企业领袖的转型。过去他更关注技术研发,现在作为公司的总经理和第一大股东,他需要更多地思考公司的战略方向和组织建设。

在这个过程中,他和高光荣的合作关系也值得关注。虽然高光荣减持了部分股份,但他依然是公司的重要股东和董事长。两人如何继续携手带领新易盛走向下一个阶段,将直接影响公司的未来发展。

黄晓雷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这个时代,踏实肯干的工程师,也有机会成为百亿富豪。只要你选对方向,坚持到底,时代总会给你应有的回报。

新易盛能不能超越五粮液,成为四川新的“市值一哥”?让我们拭目以待。但无论如何,这家公司和它的掌舵者黄晓雷,已经用自己的经历写就了一个精彩的四川企业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