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当你发现自己是父母的“投资品”,该如何破局?

女人(图与文无关)1、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普通家庭里,父母生养孩子,很少是纯粹“只问付出,不问回报”的。大家仔细想想

女人(图与文无关)

1、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普通家庭里,父母生养孩子,很少是纯粹“只问付出,不问回报”的。

大家仔细想想,父母平时最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什么——你要有出息啊!

“有出息”这三个字,听起来是为你好,但是底层逻辑是“等你有出息了,就能够帮衬家里,父母也能跟着你享福了”。

这才是他们心中“投资成功”的完整闭环。

可若是你有出息了,在大城市里过得风生水起,但对他们又没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他们心里可能会觉得“亏了”,会念叨“白养了”。

这话听着刺耳,但是又能理解他们的处境。

毕竟很多父母自己没什么人脉,在社会上求人办事看尽了脸色,他们心里很清楚,自己生的孩子,才是他们这辈子能做出的、最有可能改变命运的一笔“投资”。

而且,他们为了增加“投资成功率”,有些家里还会多生几个,想着“广撒网,重点培养”,总有一个能成器。

但他们往往没算明白,家里的资源就那么多,粥少僧多,孩子越多,每个孩子能分到的就越少,结果反而把每个孩子都给局限住了。

女人(图与文无关)

2、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父母们盼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但现实中,真能靠自己实现阶层跨越,还能把全家都拽上去的,有几个?

那是极少数,是老天爷赏饭吃,再加上机缘巧合。

我们身边看到的所谓“成功案例”,那都是凤毛麟角,是属于“幸存者偏差”。

就是因为少,所以才显眼,才被大家拿来说道。

而沉默的大多数,是我们这样的普通人,读了个普通的大学,找份普通的工作,过着普通的日子,远远没达到父母当初期望的“光宗耀祖”的级别。

投资失败了,其实也没什么,毕竟投资本身就是有风险的。

可是“你必须出息”的压力,很容易让人对钱感到焦虑、为人处世畏首畏尾、内心深处没有安全感。

其实,我们心里真正渴望的,根本不是什么砸锅卖铁式的“托举”。

我们想要的,是那种不花钱的爱;是无条件的支持;是你累了倦了回头时,家里永远有盏温暖的灯。

可这份纯粹的愛,对很多自己还在生存线上挣扎的父母来说,太奢侈了。

他们自己内心可能都千疮百孔,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哪还有多余的能量来给你营造一个富足安宁的精神世界?

他们能想到的最大的、最实在的爱,就是拼命干活供你读书,然后盼着你“有出息”。

女人(图与文无关)

3、

当我们真的看透了这层关系里“投资”的实质,心里反而就通透了,也轻松了。

我们就不用再被“有出息”这三个字绑架一辈子,也不用因为没能满足他们的全部期待而觉得自己罪大恶极。

我们要明白,这辈子是为自己活的,人生的价值得由我们自己来定。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我们很多人努力的方向,甚至整个人生的重大选择,暗地里都是在跟父母带给我们的那种模式较劲。

比如,妈妈要是一辈子是家庭主妇,活得憋憋屈屈,那我们可能就拼了命地想搞事业,想经济独立,甚至不想结婚。

我们这么做,未必是那个事业本身有多迷人,更多的是“我绝不能活成我妈那样”!

我们是在用尽全身力气,想挣脱那条从上一代传下来的、看不见的锁链。

可是父母看不懂,我们越想飞得高、走得远,他们越觉得失控,越要把你往回拉。

到了这个时候,就不要再浪费口舌去跟他们解释什么了,更不要试图让他们理解你。

如果我们真的想打破这个一代传一代的怪圈,唯一的办法,就是咬咬牙,坚定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活。

去找你自己真正喜欢、认可的事情,去活出你自己想要的模样,而不是活成他们期望中的一个“翻版”或者“反版”。

女人(图与文无关)

作者介绍:

欧小希,希望通过我的文字,带你体会世间“人情冷暖”。

喜欢请在下方点赞、分享、收藏和评论。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