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说:“人过了50,便觉得一年不如一年。过了60,就觉得一月不如一月。过了70啊,就一日不如一日。而过了80岁呢,他是一时不如一时了。
我们穷极一生,到底在追求什么呢?其实无数人都忽视了一个真相,那就是很多事都不需要有所谓的意义。”
岁月如同指尖的流沙,悄无声息地溜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时光的感知愈发敏锐,对生命的追问也愈发深刻。当青春的活力逐渐被岁月的风霜侵蚀,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一生到底在忙碌些什么。
在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被各种目标所驱使,升学、就业、成家立业,每一步似乎都被规划好了方向,都被赋予了某种意义。然而,当走过了大半生,回首望去,却发现很多当时执着追求的东西,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就像庄子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世间的事物是无穷无尽的,如果每件事都要去追求一个所谓的意义,那无疑是在给自己套上沉重的枷锁。
很多时候,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疲于奔命,为了达成某个目标,放弃了休息、娱乐,甚至牺牲了健康和与家人相处的时间。
例如,为了在职场上获得晋升,许多人日夜加班,不断给自己施压,可当终于爬到那个期望的位置时,却发现失去了很多生活的乐趣,也错过了孩子成长的瞬间,父母老去的过程。
在追求所谓有意义的事情过程中,我们往往忽略了生活中那些看似无意义的小确幸。清晨的一缕阳光,路边盛开的一朵小花,陌生人的一个微笑,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在生命的长河中却能给我们带来温暖和慰藉。
然而,在忙碌的节奏中,我们常常对这些美好视而不见。其实,生活本身就是由无数个这样看似无意义的瞬间组成的。就如同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生活,他远离尘嚣,过着简单而质朴的生活。
他在湖畔看日出日落,听鸟鸣虫吟,这些在当时很多人看来毫无意义的事情,却让他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
他说:“我到林中去,因为我希望谨慎地生活,只面对生活的基本事实,看看我是否学得到生活要教给我的东西,免得到了临死的时候,才发现我根本就没有生活过。”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会逐渐意识到,不必对每件事都赋予一个高大上的意义。有时候,做一件事仅仅是因为自己想做,没有别的原因。
比如,一位老人喜欢在午后坐在门口晒太阳,他不需要思考这样做对社会、对家庭有什么贡献,他只是享受那一刻的宁静与温暖。
这就如同老子所倡导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并非是消极怠工,而是一种顺应自然、不强求意义的生活态度。
我们穷极一生,或许不需要总是纠结于是否达到了某个伟大的目标,是否完成了某项具有重大意义的任务。相反,我们可以更多地关注当下的感受,尊重自己内心的声音。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回忆起一生时,那些真正让人感到幸福和满足的,可能不是那些被社会定义为成功的事情,而是那些随心而动、没有被意义束缚的瞬间。
我们可以在忙碌的生活中偶尔停下脚步,去做一些没有意义但却让自己快乐的事情,比如毫无目的地漫步在街头巷尾,或者花一个下午的时间去读一本闲书。
因为,生命的意义,也许就在于对这些无意义之事的包容与接纳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