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31亿日元背后,台湾的“媚日病”有多深?

“日本砸 131 亿日元在台搞媚日宣传” 的消息,如同一块投入湖面的巨石,再次揭开了台湾地区长期存在的诡异媚日生态。这种

“日本砸 131 亿日元在台搞媚日宣传” 的消息,如同一块投入湖面的巨石,再次揭开了台湾地区长期存在的诡异媚日生态。这种氛围早已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综艺荧幕的日常讨论到公众人物的言行选择,处处可见其痕迹,而其形成绝非偶然,而是历史积弊、外部操弄与内部失序共同交织的结果,流毒之深,值得警惕与深思。

在台湾的综艺圈,“日本旅游” 几乎成了绕不开的 “流量密码”。打开任意一档谈话类节目,从主持人到嘉宾,总能兴致勃勃地分享在日本的旅行经历:或是在东京银座的百货公司疯狂扫货,或是在京都的古寺旁打卡网红咖啡店,或是在大阪的街头巷尾寻觅地道小吃。他们描述时的神情充满向往,言语间满是对日本文化、生活方式的推崇,甚至会不自觉地将台湾与日本进行对比,隐隐流露出一种 “向日本看齐” 的心态。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对日本旅游的追捧并非单纯的个人兴趣分享,而是形成了一种群体性的话语导向 —— 仿佛没去过日本旅游,就少了一份社交谈资;不认同日本的某些生活理念,就显得 “不够时尚”。久而久之,综艺荧幕成了媚日观念传播的重要载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认知,让他们在不自觉中对日本产生了过度美化的印象。

公众人物的言行,更是将这种媚日氛围推向了极致,林志玲与陶晶莹的例子堪称典型。作为曾经的 “台湾模特一姐”,林志玲凭借甜美的外形和优雅的气质,在两岸三地拥有极高的人气,巅峰时期出演《赤壁》,甚至能让大陆一线女星为其作配,其影响力可见一斑。然而,她在事业如日中天时,选择嫁给在日韩娱乐圈仅属二三线、在大陆知名度更低(顶多相当于大陆四五线艺人)的黑泽良平,这一选择在当时引发了巨大争议。尽管外界纷纷猜测 “或许是真爱”,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婚姻选择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台湾地区的媚日心理 —— 将与日本艺人的结合,视为一种 “高价值” 的匹配,无形中强化了 “日本优于台湾” 的潜在认知。

如果说林志玲的选择还带有一定的个人情感色彩,那么陶晶莹悼念安倍晋三的行为,则彻底暴露了部分台湾公众人物对日本的过度追捧,乃至无视历史与现实的糊涂心态。安倍晋三在任期间,始终坚持右翼立场,否认日本侵略历史,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其言行严重伤害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受害国人民的感情。然而,陶晶莹却在社交媒体上公然发文悼念安倍晋三,全然不顾自己在大陆仍有事业版图,也无视历史真相与民族情感。这一行为引发大陆网友的强烈不满,最终她在舆论压力下删除帖子,但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然形成。这一事件不仅反映出陶晶莹个人历史观的缺失,更折射出台湾部分公众人物在媚日氛围长期浸染下,对历史正义的漠视,对民族情感的淡漠。

台湾地区媚日氛围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有着复杂且深刻的原因。从历史维度来看,日本对台湾长达 50 年的殖民统治,是这一氛围滋生的 “土壤”。在殖民期间,日本推行 “皇民化运动”,强制台湾民众学习日语、改用日本姓氏、尊崇日本文化,试图从文化和思想上彻底同化台湾民众。尽管台湾早已回归祖国,但这种殖民统治留下的文化残留和思想毒素,并未完全清除。尤其是在国民党退台后,长期推行 “去中国化” 政策,刻意淡化台湾与大陆的历史联系,却对日本殖民时期的某些 “遗产” 加以美化,导致部分台湾民众对历史认知产生偏差,将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一些表象当作 “美好回忆”,为媚日氛围的延续提供了温床。

从现实层面来看,日本的刻意操弄是重要推手。近年来,日本出于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目的,不断加强与台湾地区的联系,除了在经济、军事等领域进行渗透,更在文化领域加大投入,通过资助文化交流项目、推广日本动漫游戏、扶持亲日媒体等方式,持续向台湾地区输出日本文化价值观,强化台湾民众对日本的亲近感。此次 “砸 131 亿日元在台搞媚日宣传”,便是日本这一战略的具体体现。而台湾地区的民进党当局,为了实现 “台独” 图谋,不惜投靠外部势力,与日本勾连,对日本的媚日宣传不仅不加以抵制,反而暗中配合,甚至主动营造 “亲日” 氛围,将媚日与 “抗中” 捆绑,误导台湾民众,进一步加剧了媚日氛围的扩散。

此外,台湾地区的媒体生态也对媚日氛围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长期以来,台湾部分媒体受日本文化影响较深,在内容制作上过度倾向日本,大量引进日本综艺节目、电视剧、动漫,对日本的报道也多以正面宣传为主,很少提及日本的负面新闻,更极少反思日本的侵略历史。这种片面的媒体报道,使得台湾民众难以全面、客观地认识日本,容易陷入对日本的盲目崇拜之中。同时,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许多媒体和商家将 “日本元素” 作为吸引消费者的手段,从日本进口商品的热销到日式餐饮的遍地开花,再到 “日本风情街” 的打造,这些商业行为在满足部分民众消费需求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强化了日本文化在台湾的影响力,让媚日氛围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

台湾地区的媚日氛围,已然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它不仅扭曲了部分台湾民众的历史观和价值观,破坏了两岸关系的和谐发展,更给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提供了可乘之机。要根除这种流毒,需要台湾民众清醒认识历史真相,树立正确的民族认知;需要两岸共同努力,加强文化交流与历史教育,重塑台湾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更需要坚决抵制外部势力的干涉和 “台独” 势力的分裂行径,维护国家的主权与领土完整。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媚日氛围的桎梏,让台湾回归健康、正常的社会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