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三年,连云港土拍几乎没有对手,都是国企兜底拿地。可最近,他们又在不约而同地干一件事:
拉着民企投资。
最先开始的,是城建。
7月和9月,城建拉着家得福接连拿下两宗商住地块,合计总地价10.8亿元。一宗位于园博园附近,另一宗是万达板块。
竞拍这两宗地的公司,家得福都占了10%的股份。
难不成城建要捆绑家得福搞邻里中心?家得福一直是轻资产运营,现在的大环境没有理由试水重资产的经营模式。
那,莫非家得福要进军房地产开发或者财务投资?这个可能性也不大。过去年景好的岁月,都只专心搞主业,现在更不可能。

我打听了一大圈,得到的小道消息是——
城建与家得福成立合资公司拿地,拿完后对家得福再进行股权收购。
也就是说,拿地时是合资公司,拿地后是城建独资。家得福在这中间,扮演:
工具人。
还听说,农发等一众本地国企看到城建这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后,正摩拳擦掌也要拉着家得福一起拿地。
之所以这样做,圈内人隐隐约约地透露;
有相关政策支持。
在楼市如日中天的年代,连云港国企们很少出现在土拍市场,大部分都是靠早年囤积的土地赚钱,楼市红利也没吃多少。
市场下行后,他们不得不兜底拿地,变身为「隐形地主」,也背负了巨额财务成本。
就拿城建系房企来说,在连云新城和高新区的花果山大道两边,囤积了很多地块。有些地块的价格,还站在了山顶。比如花果山大道东的几个国企新房,不得不通过「以旧换新」变现。
由于国企的特殊性,一些高地价地块的未来,可能:
盘活不了一点儿。
据2023年统计年报,全市房地产投资245.5亿,比2022年下降了接近20%。这已经是国企不停兜底的结果了。
肉眼可见的,连云港卖地越来越难。而地方国企公司,也逐渐丧失兜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