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李陵率领五千步兵对战八万匈奴骑兵,为何宋朝步兵不行?

悲凉的宿命 2022-06-23 21:59:06

客观来说,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军队,不应该以同样的标准来进行衡量。汉朝步兵的强大和宋朝步兵的孱弱,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所产生的片面结论,把两者强行作横向比较,显得有些不公平。

从战果来看,宋朝确实差得多汉朝时,李陵曾经率领步兵五千人与数万匈奴骑兵对抗许久。虽然最终的结局仍受到悬殊差别的人数影响,但李陵虽败犹荣。

在整个抵抗的过程中,汉朝士兵的强悍素质完美地展现出来。汉朝军事实力的强大毋庸置疑,然而,在诉说其强大之时,人们总会想起令人感到悲哀的宋朝步兵。与汉朝的强大有所不同,宋朝的征战几乎都是“多数人的惨败”。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得不承认宋朝军队数量远超汉朝,但是对外作战时,其胜利频率根本无法与之媲美。最明显的一点是,宋朝的步兵在对上骑兵之时几乎没有反抗之力。即使是在人数上拥有几倍的优势,也无法挽救其与游牧民族铁骑对抗时的脆弱。

汉朝士兵非比寻常首先,需要明确一点,西汉将军李陵所率领的步兵并不是汉朝的普通士兵,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可以肯定是精兵中的重步兵。而且,汉朝时期,中原地区唯汉独大,周边其他的一些少数民族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强大的民族自信在国家实力面前凸显了出来。民族自信也是促使其在面临悬殊的战场局面之时,保持绝对镇定和坚韧的主要原因。尽管,李陵一方的士兵数量与匈奴有着数倍的差距,但胸怀大志的汉朝士兵却用自己的坚定意志抵抗住了匈奴一次又一次地进攻。这一场战争只能用四字来形容,那就是虽败犹荣。

其次,匈奴军队虽然单人作战能力比较强,但是对于规模作战模式并没有太多经验。这就导致在两军对垒时,匈奴一方经常出现一些混乱情况,他们的军队力量无法团结在一起,很容易就被汉朝军队冲散。这种整体上的劣势,也是促使李陵能够带领自己麾下的五千多人,一直对抗下去的主要原因。再次,汉朝的选兵制度比宋朝严格许多。可以明确,汉朝士兵大多是经过专业的军事教育之后才成为一名正式士兵的。李陵将军麾下的步兵尤其如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李陵将军所带领的这五千多步兵代表着汉朝步兵的最高水准。

可以说,他们超强的战斗力是汉军队伍中的一个特例,不具有普遍性,拿这支军队的作战经历与宋朝寻常步兵相比是非常不公平的事情。况且,在汉书记载当中,尽管李陵所带领的这五千多步兵坚持了许久,但最终还是败给了匈奴。也就是说,尽管是素质如此之高的队伍,在面对巨大的人数差别时,他们也没有创造出令人惊艳的反败为胜的奇迹。硕果累累的宋朝军队虽然受冗官冗费以及吏治腐败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大多数人对宋朝军队持一种特有的偏见。

人们普遍认为宋朝士兵的军事素质比较低,其人数的优势在战场上并没有发挥出来,而且大多数士兵都不具备基本的作战素质。实则不然,宋朝步兵也曾经创造过战败骑兵的盛况,郾城之战就是其中之一。这场战役的主角便是岳飞,当而岳飞所面对的就是用步兵对抗重装骑兵。岳飞给步兵下达命令,利用突击方式迅速进入敌方的骑兵队伍中,然后在不仰视的情况下,用刀砍下尽量多的马足。

从实际作战来看,一旦仰视就有可能给予对方骑兵攻击的机会,而马的足部是马最脆弱的地方,经过攻击之后很可能会给敌方骑兵以重创。此外,作战过程中,如果一个骑兵的马匹倒下,周边的骑兵受到影响的可能性极大。也就是说,只要他的步兵能够砍倒一匹马,就相当于同时灭掉了多个敌人。

这种战术看似非常简单而实用,但实际上也有较大的难处。难度在于,进入敌方阵营中的步兵有极大的可能性会失去性命,他们在作战中的意义等同于敢死队。简言之,能够和对方骑兵相抗衡的步兵都需要有巨大的勇气和无畏牺牲的精神,恰巧地是,当时岳飞手下最不缺的正是这种人。战争虽然险胜,但牺牲的人不在少数,即使是岳飞也不禁悲恸。

结语宋朝末期,由于政治机构的混乱导致了冗官冗费等现象产生。但是,在参差不齐的宋朝军队中,总会有素质突出的队伍存在,不可能整个王朝的军队都如同蝼蚁一般。过分抨击宋朝军队,认为其孱弱的说法具有很强的偏颇性,这样的刻板印象并不是看待历史的最佳姿态。

同理,汉朝军队过分英勇神武的印象,也同样不适用于看待汉朝军队的发展史。汉朝在对外战争上的强悍确实是毋庸置疑,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其军事实力远超宋朝。毕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的进步是不可逾越的,军事力量的前进也包含在其中。

0 阅读:82
评论列表
  • 2022-06-24 22:01

    汉朝时马鞍马蹬还没有发明,骑兵的冲击力不能完全发挥。汉朝时冶铁技术没有扩散,汉朝对周边少数民族有技术优势。汉朝没有科举,更注重战功。

  • 2022-07-10 13:32

    战斗意志也不一样吧,宋军面对辽军就像匈奴面对汉军,未战先怯吧

悲凉的宿命

简介:每天定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