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割地、限军、永不入约!特朗普28点计划逼乌克兰签“卖国契”?基辅只剩5天!

11月22日,华盛顿、基辅、莫斯科——一个被无形之线连接的全球棋盘,一份由美国特朗普政府起草的“28点和平计划”被正式摆

11月22日,华盛顿、基辅、莫斯科——一个被无形之线连接的全球棋盘,一份由美国特朗普政府起草的“28点和平计划”被正式摆上桌面,特朗普总统为乌克兰设定了11月27日的“最后期限”。这是一份最后通牒,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迫使基辅在屈辱的和平与残酷的战争之间,做出可能关乎国运的抉择。

这份被Axios独家披露,并得到多方官员确认的计划,与其说是蓝图,不如说是一份精心设计的“投降清单”。

计划要求乌克兰正式承认克里米亚、卢甘斯克、顿涅茨克为俄罗斯领土,并将赫尔松和扎波罗热沿接触线“冻结现状”。这意味着乌克兰将失去约18%的法定领土。这已经不是“以土地换和平”,而是“以主权换喘息”,是对一个国家尊严的公然践踏。

乌军规模被上限60万人,且北约不得在乌克兰驻军。更核心的是,乌克兰宪法需明确“永不加入北约”。这等于彻底阉割了乌克兰向西寻求集体安全的权利,将其永远置于俄罗斯的阴影之下,如同被拔掉獠牙的困兽。

协议签署100天内举行选举,并对所有战争行为“全面赦免”。这在战火未熄、数百万难民流离失所的背景下,无异于一场政治豪赌,其结果难言公正,甚至可能引发内部更大的动荡。

1000亿美元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用于乌克兰重建,但美国将从中获取50%的利润。这让人不禁要问:这究竟是雪中送炭的援助,还是一笔精明的“战争投资”?

这份计划的设计逻辑,并非基于“正义”或“国际法”,而是赤裸裸的现实主义和交易思维。它试图通过满足俄罗斯的核心安全诉求(阻止北约东扩、承认既成事实),来迅速终结这场对美国而言日益昂贵的代理人战争。但对乌克兰而言,这无异于饮鸩止渴,是用一代人的屈辱,换取下一代的未知。

在这场大国博弈中,三方角色的心态和动作,堪称一出精彩又残酷的大戏。

特朗普本人亲自下场,称泽连斯基“将不得不喜欢并批准该计划”,并设定了11月27日这个“最后期限”。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基辅头顶,意图用极限施压的方式,逼迫对方就范。同时,白宫又称计划是“动态文件”,这又留下了一丝讨价还价的余地,是典型的“胡萝卜加大棒”策略,将美国式的“交易艺术”演绎得淋漓尽致。

泽连斯基一方面承认乌方正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另一方面又强调将与美欧展开“建设性、诚实和及时的工作”,并坚称主权与安全的红线不可逾越。泽连斯基不能直接拒绝,因为那可能意味着美国军事援助的断流,乌军将瞬间崩盘;但他也不能全盘接受,因为那将是对为保卫国家而牺牲的数万军民的背叛。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寄希望于欧洲盟友的支持,能在最后关头为自己争取到稍好一点的条款。

普京表态“愿实质性讨论”,认为计划“可能成为和平基础”,但同时警告,若基辅拒绝,“库皮扬斯克事件将在其他前线重演”。

未来5天,三种命运,一个十字路口。

从现在到11月27日,我认为局势可能朝以下三个方向发展:

第一,如果泽连斯基顶住压力拒绝该计划,特朗普很可能兑现其威胁,大幅削减甚至切断对乌军援。届时,失去外部输血的乌军将难以抵挡俄军的攻势。库皮扬斯克的“剧本”在更多关键城市上演,乌克兰的处境将变得岌岌可危。

第二, 在巨大的军事和外交压力下,基辅最终选择妥协。战争会暂时停止,乌克兰能保住大部分主权,但将永远失去大片领土。这对乌克兰人民而言,是痛苦的。

我个人认为,第三种可能性最大。泽连斯基会利用最后几天,与欧洲领导人进行最后一轮紧急磋商,试图拿出一个“替代方案”,向美国展示“团结的西方”并非只能被动接受。这会是一场极其紧张的外交斡旋,其结果可能是对“28点计划”的某些非核心条款进行微调,以换取基辅的“体面”接受。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份“28点和平计划”的出现,本身就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转折。它宣告了“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在强权政治面前的脆弱,也暴露了西方联盟内部深刻的裂痕。

未来几天,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的见证者。无论和平以何种形式到来,都能让流离失所者早日回家,让苦难的土地重获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