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讲台上的临时工:临聘教师的围城

大家好,我是小鹿。一个白天教书,晚上写作的编外教师。在此与您分享零七八碎的日常和感想,感谢您的聆听,也欢迎您分享您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小鹿。一个白天教书,晚上写作的编外教师。在此与您分享零七八碎的日常和感想,感谢您的聆听,也欢迎您分享您的故事。

关于写作,一直有这个想法,但是一直没有行动起来,直到前两天,国考报名刚刚结束,看着只招一人的岗位,报名人数高达400多,不知道为啥,心里不是滋味,想着自己这大龄临聘教师的身份,不知不觉就有了些碎碎念,分享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理想与现实间的那条鸿沟

我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教师。作为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我的人生本该走向另一个方向。可毕业后缺乏清晰的职业规划,我就这样一步一步误打误撞,走进了公立学校的课堂。

还记得第一次站上讲台的那一刻,我意气风发,觉得教书育人是如此神圣。编内编外又有什么区别?不都是传递知识、塑造心灵吗?

可现实很快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

同事们的聚会、奶茶拼单、露营旅游,从未邀请过我们这些临聘老师;逢年过节的福利,我们也永远是被遗忘的一群;甚至连门卫都能准确分辨出谁是“正式工”,谁是“临时工”。每次发工资,看到那些绩效和补贴与己无关,五险一金也寥寥无几,我的心就像被细细的针扎过一样。

这种差别对待,一天天累积,最终汇聚成我心中一定要考编的执念。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对于临聘教师而言,考编上岸看似是摆脱困境的康庄大道,实则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我就是这千军万马中的一员。为了备考,我几乎榨干了每一分钟:课间在APP上刷选择题,下班后所有时间都拿来看课刷题,午休成了我宝贵的学习时光。回到家,点个外卖,边吃边看学习视频,这就是我的日常。

可临聘教师的工作负担太重了。我带多个班级,而且往往是成绩较差的“难啃的骨头”,每天被各种琐事缠身,能用于复习的时间少之又少。年过三十,多次落榜,这种不确定性让我倍感焦虑。

即便如此,考编依然有着强大的吸引力。那份稳定性、好一些的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让我们这些临聘老师前赴后继地踏上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

负重前行的每一天

不得不承认,我们临聘教师往往承担着最重的工作量。公开课、示范课、难管的班级、成绩差的学生——这些“硬骨头”总会落到我们头上。

因为我们更需要“证明自己”,更需要表现出价值和能力。我曾连续三个月没有休息日,白天上课,晚上备课,周末还要在手机群里解答家长发来的问题。

身体上的疲惫尚可忍受,最折磨人的是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每学年末,我都像等待审判的犯人,生怕接到人事处的电话:“小鹿老师,下学期我们暂时没有临聘需求了...”

有时候就是这样,我们在某些领导眼里可有可无,不录用了也不提前通知一声,连最基本的尊重都成了奢望。

离别与坚守之间的抉择

和我同期入职的临聘教师,已经有一半离开了教育行业。小张去了教培机构,工资翻了两倍;小李考上了公务员,终于有了“最稳定”的身份;小陈去到了私立学校,虽然依旧很辛苦,但收入至少有了盼头。

每次聚会,朋友们都会劝我:“别再耗着了,现在的教育行业就是个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而你,根本就在城墙缝里卡着。”

我知道他们说得有道理。三十岁了,一无所有,银行账户里的存款甚至不够应付三个月的失业。父母每次来电,暗示的都是谁家孩子又考上了编制,或是哪个单位正在招考。

但我仍然留下了。

因为每当走进教室,看到那些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当批改作业,读到学生稚嫩却真诚的文字;每当毕业的学生回校看望,说一句“老师,谢谢你没有放弃我们”——这一切都让我无法割舍。

围墙的缝隙里开花

放学铃声响起,我看着学生们欢快地冲出教室,慢慢擦掉黑板上的板书。窗外,夕阳为校园镀上一层金色。

我微微一笑,继续批改桌上的作文。第一篇的题目是《我最尊敬的老师》,开头写着:“小鹿老师是我遇到过最好的老师...”

这一刻,我突然释然了。也许我永远无法获得一个编制,但我已经获得了更重要的东西。

这座围城,进来的人想出去,出去的人想进来,而我在城墙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缝隙,并在那里种下了花朵。这是我今天的碎碎念,感谢您耐心阅读,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