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这是妞妞第一篇小说,欢迎大家点赞阅读评论。
此文为原创首发,禁止以各种形式转载,创作不易,请支持原创。
张桂芳的爷爷是个老实的庄稼汉,平时除了忙活那7-8亩地,家里还养了两头牛,4头猪和一些鸡鸭鹅。
张老汉为人老实憨厚,平日里埋头干活,没用的话不愿多说一句。虽然不爱说话,但心里有数。后来娶了个爱说话的媳妇。
这媳妇对外人还单挑好听的说,单说自家不如外人的事,比如自家地里的庄稼收成没有邻居家的好,又说自家鸡下蛋也不勤。
其实地里的庄稼收成都差不多,她家里的鸡比人家的鸡养的好。时间久了大家也都知道她是什么人了,便在背后给她取了个外号“好面嘴。”
以前日子过得穷,大家都吃杂面,就是红薯粉、玉米粉、高粱粉、做成的窝窝头。过年才能吃上一顿白面馍,所以小麦粉才称得上好面。
说到张老汉别人不一定知道,但提到“好面嘴”大家都知道张家村,村西头第三户,跟张老汉是一家。一个不爱说话,一个嘴巴闲不住。还净说别人好,光嫌自己不好的人,俩人的日子过的怎么样全听“好面嘴”自己搁那“白嚯 ”了。
爱说话的“好面嘴”每天都是气鼓鼓的。家里的小事张老汉一般不管,什么养几只鸡、几只鸭、今天吃什么饭?去哪块地干活都随着媳妇意思办。
碰到大事张老汉一定会把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也让向来当家做主的“好面嘴”受不了,“好面嘴”一生气就该东家串门西家说。又说已经跟张老汉5天没说话了,俺各睡各的床,谁也不理谁。
大家一听,便打趣到“好面嘴”你天天不跟他一起睡,怎么生出4个孩子来的?“好面嘴”听到这话立马开口回道:恁这些熊孩子,这是恁小孩该打听的事吗!大家听到好面嘴骂人倒也不恼,反而笑得更大声了。
张老汉4个孩子,大儿子下面是两个闺女,后面又生了一个儿子。大儿子张明良,长相随母亲“好面嘴。”性格遗传父亲,脾气倔强,是个闷葫芦,不到20岁就结婚了。
婚后二人和父母分开单过。媳妇“巧莲”心直口快,心里藏不住事,有什么话就一股脑倒出来。她这个爱说话和“好面嘴”的爱说话又不同。好面嘴是光说别人好,说自己不好。巧莲是光说不好的,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只要觉得不好就会敞开了说。话不噎人她不说,是个恼了连自己都骂的主。
平时闹别扭,张明良一般只听不说。就巧莲一张嘴叭叭个不停,不说到父母还好,一说到父母偏心,这个抱怨话就更多了。越说越多越说越恼,嘴上就不把门了,开始带脏话了。
张明良本来就不爱说话,听巧莲搁那念叨父母也不是一两次了,憋着气也不吭声。谁知道巧莲把对方的沉默当成理亏了,觉得自己有理,更加有恃无恐了。
啪!一巴掌拍在巧莲脸上!巧莲嘴巴爱说话,脾气也怪。想到自己进门两年没怀孕,婆婆就开始说难听话,张明良听老妈的话也没给自己好脸色看。后来巧莲怀孕生下儿子光辉,一家人才喜笑颜开。
想到这里巧莲嘴里骂的更凶了,手也没停下来。俩人扭打到一起,最后还是邻居听到骂声才把俩人拉开。巧莲散着头发,脸也肿着,嘴里骂的不停。张明良喘着气,脸上带着抓痕出门了。
张老汉把两个闺女嫁出去后,就剩下一个小儿子没娶亲。小儿子张明涛,遗传了父亲的长相,性格遗传了母亲。虽然爱说话倒也不像“好面嘴”那样话多。心眼活泛,跟着村里的工头帮人盖房子。
刚开始就帮着大工打下手,搬砖、和水泥、递个材料,干的都是没有技术的活。跟着大工时间长了,心思活泛的张明涛上工时拿着烟。看到工头不在立马给师傅递烟,又说着先抽根烟喘喘气,我再去拿点材料。没过多久自己就学会了师傅干的活。
大工是技术工,工钱也高。小工也是杂工没有技术含量,在工地上就是干脏活累活的,工资一般只有大工的一半那么多。
农历10月初五的晚上“好面嘴”让张明涛明天去“会”上买点生活用品。初六逢会,初三有早集。早晨集上都是卖蔬菜、卖肉、买鸡鸭鹅的,没有卖生活用品的。
让张明涛去赶会,一是他会骑自行车,二是家里的牛呀、猪呀喂完收拾完都大晌午了。自己再走着去“赶会”实在太晚咯。
第二天一大早吃完早饭,张明涛骑着自行车就去赶会了。想着母亲让买个盆、再买个喂牛的铁瓢、扫把这些东西,自己可不能漏买了,要是漏买了回去母亲又该好一顿唠叨了。
会场上人特别多,小贩把东西都摆在大路上。大姑娘小媳妇,老人小孩,还有很多和他一样赶会买东西的。还有的是闲逛的年轻人。
会场上人太多,张明涛把自行车停到同学店门口,决定走着进会场买东西。一路上见到的都是邻居,还有附近村子的同学。打过招呼的张明涛,想着赶紧把母亲要的东西买全了自己好回家。
会场里真是太挤了,张明涛买齐全东西打算往回赶。突然看到两个女的,紧挨着从南边往会场方向走来,一个穿粉红色衣服的姑娘双眼皮大眼睛,扎着马尾留着齐刘海,看着也就17-18岁的模样。再看另一个,看着年龄有40岁出头,张明涛猜想应该是母女俩。
眼睛不自觉的又停留在姑娘那里,又仔细打量了一下,姑娘不胖不瘦个头有1米6多。看她们是走着过来的“家应该离会场”不远。张明涛心里想着先不着急离开,找人打听一下,她俩到底是哪个村子的?
随后又装作若无其事的左右瞅瞅。没一会得时间,张明涛就看到自己的初中同学“胡凯,”连忙跑去打招呼:你也来赶会呐?胡凯:咋在这里碰到你咯?买的啥东西?张明涛就把自己买的东西拿给胡凯看。
你呐?打算买点啥?张明涛反问对方?这不家里人催着相亲,让我买身衣服准备相亲穿。
胡凯:咋样找对象没?张明涛被这么一问,来不及回答,嗯!了一声。又拉着胡凯问:知道“那两个人”是哪个村的吗?胡凯瞅了瞅那么多人,不明白张明涛说的“那两个人”到底是“哪两个人?”张明涛又拉着胡凯走到旁边摊位上说:就是那个穿粉色衣服的母女俩,旁边的应该是她妈,知道是哪个村的吗?
胡凯侧着脸看了看,哦!了一声,又回过头对张明涛说:这俩人是王寨的,女孩她爸是个木匠,过年的时候会到我们村走亲戚。只知道“姓王”倒是忘了叫什么名字了。
张明涛想到王寨离自己家有7-8里路远,自己家在“会场”的北边,王寨在正南方。两家隔了3-4个村,难怪自己对这个漂亮姑娘没有印象。
和胡凯告别后,张明涛骑车回到自己家。把买的东西拿给了母亲,又坐在椅子上歇了歇,脑袋里总是想着那个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