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5日,据“川观新闻”报道,江口沉银博物馆已然成型,预计12月初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年内达到测试运行条件。



目前,博物馆的主体建设、内外装饰、景观营造、专业库房等已全面完工,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正有序推进。


江口沉银博物馆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府河和南河交汇处,紧邻江口明末战场遗址,整体涵盖游客中心、博物馆主体建筑与考古工作站。项目总规划面积200亩,其中博物馆占地60亩,建筑面积3.63万平方米,总投资8.62亿元。


作为中国唯一一座金银器主题博物馆,它不仅是文化地标,更承载了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明末张献忠在岷江遭遇伏击,大量金银沉入江底,成为民间口耳相传的“江口沉银”之谜。


2016年底,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江口遗址展开考古发掘。至第三次考古结束,累计出水文物达52000余件,包括“蜀王金宝”“蜀世子宝”金印等珍品。这些发现不仅证实了历史,江口沉银博物馆也由此应运而生。


博物馆由法国JFA建筑事务所设计。方案引入考古现场“地质分层”的概念,建筑外观如层层叠叠的岩土断面,又如拾级而上的阶梯,静立水边,仿佛被徐徐揭开的考古断面,古朴厚重之中透出深远的时空意蕴。整体建筑静卧水畔、倒映其中,艺术化地隐喻了“沉银出水”的历史瞬间。


水,成为建筑语言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隐喻着那段藏于江心的往事。建筑师将建筑设计以漂浮在水面的姿态与周边景观及水系发生对话。

主体建筑内设4个展厅,包括3个常设展厅和1个临展厅。目前,展陈施工和布展工作已经启动。

随着开馆日渐临近,彭山区希望以江口沉银博物馆为核心,推动文博、旅游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目标是在2027年实现年接待游客350万人次,并在2030年前建成现代化文旅融合示范区,让沉睡江底的历史,真正“浮出水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