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冀城之战,双方真的杀疯了,像两群原始人一样,展开了无尽的屠杀。
两年前马超为父报仇,虽然杀得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不堪,虽然马超自己有吕布之勇,但终因有勇无谋,被曹操施反间计,引起马超和韩遂内讧,然后兵败渭水,猖狂一阵之后被打回原形。
两年后马超利用羌兵,逐步收复西凉失地,很多地方望风而降。但冀城久攻不下,刺史韦康坚持不下去,向夏侯渊求救又没有结果,于是决定投降马超。
参军杨阜哭着劝谏韦康不能投降,原因是马超是叛君之徒,岂能降这种东西?但韦康不听,还是投降了。
结果马超开始犯神经,说韦康事急投降,不是真心,然后做了一个非常凶残的事:把韦康一家老小四十多口“尽斩之”(第一波)。
马超的蠢,在两年前与韩遂反目之时,已经展露无遗,此时继续犯浑,而且一再犯浑。
马超的犯神经还有第二波,他神奇地认为杨阜能劝韦康不要投降,能够守义,可以信赖,就把杨阜用作参军。杨阜推荐梁宽、赵衢,实际上是为了将来与马超作战安排的内应。但马超毫不怀疑,都用作军官。
杨阜以为妻子下葬为由,离开冀城,到了历城。找表兄姜叙借兵,要为韦康报仇,也为了君国大义兴兵。姜叙手下有个赵昂,赵昂的儿子赵月,在马超那里当差。马超听说他们举兵来攻打自己,大怒,立斩赵月(第二波)。举兵前赵昂本来有些犹豫,但赵昂老婆知道丈夫犹豫后大怒,说为了君国大义,岂能顾及儿子耶?——怎么说呢,连儿子都不顾的人,却大义凛然地要命,幸耶悲耶?
马超战败,夏侯渊也杀过来了,马超被三路军马围攻。马超跑回冀城,结果梁宽、赵衢夺了城池,将马超妻子杨氏,一刀砍了,扔下尸首;又将马超幼子三人,至亲十余口,从城上“一刀一个,剁将下来”(第三波)。马超气噎胸膛,几乎坠马。
或许读者会为马超共情,为马超感到痛苦和难过。但想想他杀韦康一家的时候,又怎么说?或许天道好轮回,报应不爽。
杨阜等大队人马继续追杀马超,马超几十骑四更时走到历城,守门的以为是姜叙的部队,以为是自己人,开门放入。然后马超开始血洗全城,大肆报复,从南门杀起,“尽洗城中百姓”,姜叙老母、尹奉、赵昂全家老幼,尽被马超所杀(第四波)。
马超弃历城出逃,又被杨阜拦截。杨阜同宗的弟弟们一共七人,齐战马超,皆被马超所杀(第五波),杨阜身中五枪,死战得脱。
这一场冀城之战,杀人场面描写非常密集,完全像一幅地狱图景,把人性的阴暗凶残、愚蠢野蛮,结合着所谓大义,描绘得淋漓尽致。
像赤壁鏖兵,死伤人数远超冀城之战,但赤壁之战偏重计谋,前后都是奇谋诡计,而缺少这种血淋淋的屠杀与死亡的少儿不宜的画面。
马超也好,杨阜也好,都杀红了眼,而且没有赢家,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三国演义》的语言,很少修辞,多平白直叙,但表现力很强,不同场面,不同人物,描画得从容不迫,各具特色,极其精彩。
真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看《反三国演义》,那种语言的啰嗦和无味,使人忍不住想把作者拉出来痛扁一顿!
好的作品情节和语言,拿来下酒,确是可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