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赋能基地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提质升级,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心理健康支持,助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10月31日,迈向阳光团队赴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进行参观交流。

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机构。中心现有专职教师和外聘专家,配备12个专业功能室,总面积约600平方米。包括个体咨询室、情绪宣泄室、沙盘体验室、音乐放松室等,构建了完善的心理服务体系。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测评、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等活动,并与郑州市第八、九人民医院共建医校协同平台,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迈向阳光团队参观了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情绪宣泄室等核心功能区域。了解各功能室的建设理念、设备配置及服务流程,针对日常管理、设备维护等问题与其深入交流。并亲身体验了虚拟现实综合素质训练系统等设备,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空间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硬件支撑扎实可靠。
双方围绕国家政策导向、现实问题挑战以及多元实践路径展开了深入探讨,共同探索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未来。

一、国家与地方政策:构建心理健康防护网
国家层面,教育部于2025年10月发布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阶段性特点和突出问题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
该政策从减轻学生考试升学焦虑、培养健康用网习惯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政策还特别关注特殊学生群体,要求针对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以及单亲家庭儿童等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实行建档立卡管理。
河南省层面,新修订的《河南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已于2024年9月1日起施行。
条例明确要求教育部门保障平等受教育权,健全完善身体残疾、随迁子女、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 “重点群体” 学生 “一对一” 教育关爱帮扶机制。
同时,河南省教育厅将心理健康列入中小学必修课内容,确保小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2课时、中学不少于14课时。

二、现实问题与社会各方应对措施
1.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
当今青少年面临多种心理健康挑战,包括考试升学焦虑、睡眠不足、网络沉迷以及情绪调适能力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学生容易出现学习生活、情绪调适方面的心理行为问题。
2. 各方应对措施
学校层面:
建立心理健康监测预警系统,开展定期心理测评;
配备专业心理教师团队,提供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将心理教育纳入日常教学;
建设专业心理功能室,如情绪宣泄室、沙盘游戏室等。
高校层面:
创新心理育人模式,构建"预防-干预-成长"全链条服务体系;
研发数字化平台,实现心理问题的精准识别与动态跟踪;
开展心理健康科研工作,推动理论与实践创新;
建立医校协同机制,为严重心理问题提供专业医疗支持。
社会层面:
通过建队伍、强能力、优课程、筑机制,全方位为青少年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教育部门积极会同宣传、网信、公安、卫生健康、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单位,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三、叛逆青少年心理疏导基地的实践路径
作为专注于叛逆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基地,我们通过此次参观交流,探讨了未来的实践方向:
建立系统化干预体系:借鉴各地成功经验,构建“监测-干预-成长-评估”闭环服务机制,为每位青少年建立成长背景、心理状态、服务需求的专属档案,实现精准关爱。
强化专业队伍建设:汇聚心理专家、应急救援专员、医生、法律等专业资质人员,重点提供心理干预、危机疏导等专业服务。
同时,建立“情感联结层”,通过“一对一结亲”等形式,搭建稳定情感支持桥梁。
加强家校社协同:推进“教联体”建设,密切家校协同,通过家校群、家长课堂等形式,组织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建立持续支持机制:不仅关注青少年在基地期间的心理状态,更要建立离站后的跟踪支持机制。
可以利用数字化手段,搭建微信小程序服务平台,定向推送心理科普内容、实时追踪服务成效。

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实践告诉我们,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需要脚踏实地,也需要创新突破。同时我们也邀请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领导及专家师生团队一百余人于11月4日到我基地指导交流及课程共享。
每一次参观交流都是思想的碰撞,每一场对话都是心灵的启迪。
让我们携手共进,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为每一个青春梦想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