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不接受28条,乌克兰拒绝投降,特朗普让步,欧盟提出“修正方案”

美乌谈判结束,乌克兰拒绝投降,不接受特朗普的28条,面对这个情况,一向态度强硬的特朗普,出现了让步情况,欧盟迅速表态,提

美乌谈判结束,乌克兰拒绝投降,不接受特朗普的28条,面对这个情况,一向态度强硬的特朗普,出现了让步情况,欧盟迅速表态,提出“修正方案”,特朗普为何让步?欧盟的“修正方案”,具体是修改什么内容?

当地时间11月23日,当美国代表带着11月27日必须签署的“死命令”坐在谈判桌对面时,他们没料到不仅是对面的乌克兰人把头摇成了拨浪鼓,就连背后的欧洲盟友也突然抽走了椅子。

原本以为是一场干脆利落的“按头逼降”,结果变成了一次各怀鬼胎的战略摊牌,这场外交大戏撕开了所有人的面具,原本被包装成救命稻草的“和平协议”,彻底沦为了检验各方底牌的试金石。

所谓的“28条”,也就是那份被西方媒体传得沸沸扬扬的方案,核心其实就两个字:止损。

特朗普想给这场似乎永远打不完的仗画个句号,不管是圆是扁,但是在这份清单里,最让基辅方面感到屈辱的并非仅仅是割地,而是近乎于解除武装的条款,乌克兰军队规模被硬性限制在60万人以内。

这一条在泽连斯基看来,跟直接要把这个国家的喉咙亮给对手没什么区别,与此同时,必须承认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归属俄罗斯的要求,直接击穿了乌克兰现政府的政治底线。

基辅的算盘其实打得很清楚:如果这时候在甚至没有像样安全保障的情况下低头,不仅前线的几十万条命白送了,泽连斯基自己的政治生命,甚至是物理生命,恐怕都要跟着那个总统宝座一起终结。

所以哪怕前线打得再艰难,国内因为腐败丑闻和民调下滑焦头烂额,乌克兰人在瑞士的谈判桌上依然咬死不松口,泽连斯基甚至反手掏出了一套强调“捍卫主权能力”的替代逻辑,虽然没明说反对,但也没有太听美国的。

更有意思的是欧洲的态度,这帮平日里唯美国马首是瞻的老欧洲,这次不仅没帮着摁住乌克兰,反而自己跳出来要当导演。

德、法、英等国迅速联手搞了一个“修正版”方案,这摆明了就是不给美国面子,欧洲人的算盘打得很精:他们已经在乌克兰身上砸了太多真金白银,甚至还得加上那些以雇佣兵形式填进去的人力成本。

要是按美国的方案搞“断尾求生”,之前的投入全变成了沉没成本,而且战火真停在现控线,那以后欧洲的大门口估计就没人守了。

在欧洲抛出的这个“修正案”里,刀刀都砍在美国方案的痛点上,美国说乌军留60万,欧洲直接喊价要80万,理由很简单,那就是靠这点人根本稳不住战后的局面。

美国想按现在的实际控制线模糊划界,实际上就是把克里米亚和顿巴斯送给普京,但欧洲不干,坚持不能接受武力改变边界,谈判得基于“实控区”但绝不承认主权变更。

更绝的是在安保问题上,欧洲人早就看穿了特朗普想甩包袱的心思,直接要求必须建立一个类似北约第五条款的集体防御机制,并且这点最关键的就是,要强行把美国绑上战车,明确要求美国必须共同承担责任。

至于那些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美国本来想拿来搞什么联合投资,欧洲直接回绝,他们不希望这点压箱底的筹码也被美国拿去做顺水人情。

面对这波甚至有点“逼宫”意味的反弹,一向强硬的特朗普居然罕见地退了一步,在会谈前还一副“最后通牒”的架势,转眼就改口说“28条不是最终方案”。

特朗普这种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背后,其实是美国在全球棋盘上的力不从心,就在那个11月末的关口,美国在南美刚栽了一个跟头。

特朗普此前对巴西发起关税攻势,试图用高额税率逼巴方就范,结果撞上了“中国市场”,巴西通过与中国日益紧密的经贸捆绑,根本不吃美国那一套,硬生生扛着压力直到美国取消了针对巴西部分产品加征的40%关税。

虽然特朗普为了找回面子,嘴上说是美巴谈判有了成果,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关税大棒”再一次砸在了自己的脚背上。

而且美国在亚太的“基本盘”也在报警,就在美乌谈判前后,日本那边的局势突然紧张起来,11月24日的航班数据显示,中日之间一口气取消了12条航线的所有航班,这对于指望旅游业回血的日本经济来说,影响可不小。

同时发生的是中国外长对日本现任首相极不寻常的警告,直言日方越过了“红线”,甚至提到了若执迷不悟将有权对历史罪行“再清算”。

这一连串信号极其强烈:美国的这个“亚太前哨”正面临巨大的地缘压力,这种局面下,美国根本没有精力在乌克兰的烂泥潭里继续纠缠,必须尽快抽身把资源调回亚太。

这也是为什么即便被欧洲和乌克兰联手打脸,特朗普也不得不软化身段,因为他的时间表真的不多了。

而在这一团乱麻的谈判桌之外,那个被认为是“赢家”的俄罗斯,其实才是真正看透局势的一方,普京嘴上说“原则上”支持美国的28条,那纯粹是在看笑话。

克里姆林宫早就把泽连斯基的处境摸得透透的,知道他绝不敢签这封投降书,所以大可以摆出一副大度谈判的姿态,实际上却在暗度陈仓。

而且敖德萨这个乌克兰最重要的出海口,以及哈尔科夫、尼古拉耶夫这些战略要地,依然被红笔重重地圈在“攻击目标”栏里。

对莫斯科来说,哪怕完全拿下了顿巴斯,只要敖德萨还在乌克兰手里,克里米亚就永远无法打通连接德涅斯特河沿岸亲俄区的战略走廊。

所以在这个西方忙着修改和平协议条款的时候,俄罗斯做的却是两件事:大幅增加国家预算中的军费占比,以及启动新一轮扩军,这不是为了和平签字,而是为了接下来可能爆发的更大规模的全面冲突做准备。

战火不仅没因为这张纸停下来,反而越烧越旺,甚至直接烧到了俄罗斯的心脏,就在谈判拉锯的当口,乌克兰的一波无人机群袭击了莫斯科州的一座发电站,尽管俄军防空系统拦截了一部分,依然有漏网之鱼砸进了核心区域。

说到底,这份被各方传阅、修改、又扔回桌面的“28条”,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和平诞生的。

在这个寒冷的11月,没有人在真正讨论如何停止杀戮,大家都在算计怎样才能让自己在下一轮的厮杀中少流点血,或者让对手多流点血。

美乌谈判的无果而终,其实已经预示了这个冬天的结局,当巴西能在贸易战中让美国低头,当亚太的风暴牵扯了华盛顿最后的精力,当欧洲不再甘心当配角,乌克兰问题的解决就已经脱离了简单的“超级大国意志”。

特朗普的那次让步,不仅仅是一次外交策略的调整,更像是单极霸权在复杂地缘政治面前的一次无奈叹息。

那个曾经只要美国定下日期、别人就必须签字的时代,其实已经结束了,而那些真正要在战壕里熬过这个冬天的士兵,才是这场漫长博弈中,被遗忘得最彻底的代价。

参考资料

措手不及的欧洲:为何反对美方“28点”,急推什么替代方案? 澎湃新闻 2025-11-24

特朗普发出“最后通牒”,乌克兰面临“艰难选择”,美乌就“28点计划”展开磋商 2025-11-24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