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丢人!”00后男大学生因为富婆提供服务,被指“吃软饭”

“哐当”一声,我的响片训练器被摔在地上,室友指着手机里的照片骂道:“你看看你这怂样!跟着女老板遛狗赚零花钱,没骨气的软饭

“哐当”一声,我的响片训练器被摔在地上,室友指着手机里的照片骂道:“你看看你这怂样!跟着女老板遛狗赚零花钱,没骨气的软饭男!”

照片里,我蹲在草坪上,正用零食引导一只金毛做“握手”动作,旁边站着的李姐举着手机拍视频。阳光落在金毛温顺的脸上,没人知道,这只3天前还会追着人咬的狗,是我用专业知识一点点“拉”回来的。

他们只看到“女老板”“遛狗”,却没看到我口袋里磨得起毛的《宠物行为学》笔记,没看到我为了改训练方案熬到凌晨的眼睛,更没看到那些被宠物困扰的家庭,因为我的技能重获安宁。

我学宠物行为训练,是因为兽医姐姐。她总说:“很多宠物被弃养,不是天性坏,是主人不会教”。大学四年,我泡在宠物行为实验室,考下C级宠物训导师证书,梦想开一间“科学训宠”工作室,帮更多宠物和主人和谐相处。

可梦想刚发芽就被现实浇凉。我去宠物连锁店应聘训犬师,老板瞥了眼我的学生证:“学生懂什么?先从喂狗铲屎做起,月薪两千五”;家里给的生活费只够糊口,想买台专业的行为观测仪,价格要抵我三个月兼职收入。那段时间,我只能在宠物医院做义工,免费帮人训狗练手。

遇见李姐那天,医院乱成一团。她的金毛“将军”把护工的手咬出了血,几个男护士都按不住。我急中生智掏出兜里的冻干,蹲在地上用平缓的语气说:“将军,坐”,同时慢慢伸出空着的手——这是宠物行为学里的“无威胁接触”技巧。没想到,狂躁的金毛居然真的停下动作,迟疑地看向我。

“你能治得了它?”李姐的声音带着哭腔。她告诉我,“将军”是她从救助站领养的,之前被主人虐待过,护食和攻击行为特别严重,上周差点咬伤她的小侄子,找过三个训犬师,要么越训越凶,要么建议安乐死。“我实在舍不得,它只是不知道怎么信任人”。

我当场给“将军”做了行为评估:攻击是应激反应,护食是缺乏安全感。“我可以帮您训练,但需要您配合,每天花20分钟跟它互动”。李姐立刻说:“多少钱都行!我查过专业训犬师的费用,我给你每次800,每周三次,只要能让它变好”。

从那天起,我的“服务”正式开始。第一次上门,我没急着碰“将军”,而是先让李姐把狗粮放在手里喂它,我在旁边用响片做“正面强化”——它不护食时就按响片给冻干。我告诉李姐:“它之前被抢过食物,所以才会护,我们要让它知道,有人靠近不是抢,是给好处”。

训练的第二周,“将军”不再对着送餐员狂吠;第三周,它会乖乖等着李姐把狗粮倒好再吃;第四周,李姐发视频给我,小侄子正抱着“将军”的脖子喂零食,狗温顺得像个毛绒玩具。李姐给我转钱时多转了500:“这是奖励,你不仅训好了狗,还教会我怎么跟它相处。我朋友家的柯基总拆家,我把你推荐给她了”。

靠着李姐介绍的客户,我每月能稳定收入八千多,不仅买了行为观测仪,还攒下了工作室的启动资金。可我没料到,这份体面的工作会被传成“吃软饭”。

室友看到我买了新的训宠装备,又在公园撞见我和开着奔驰的李姐一起遛狗,就拍了照片发在班级群。“看他那副讨好的样子,肯定是被女老板包了”“学个破训狗的,不如直接靠脸吃饭”的议论像潮水般涌来。老家的堂哥打电话骂我:“男人要靠力气赚钱,跟在女人屁股后面遛狗,丢不丢人!”

我没跟他们吵,只是把每次的训练记录、客户反馈和服务费转账截图都存进文件夹。直到李姐带着“将军”来学校附近的社区做宠物陪伴公益活动,刚好碰到我的室友和同学。

“你们是小林的同学吧?”李姐主动走过去,让“将军”给大家表演“等待”“叼拖鞋”,温顺的样子和之前判若两狗。她拿出手机里的训练前后对比视频:“之前‘将军’见人就咬,是小林用专业知识救了它。他每次上门训练都带着笔记,教我怎么观察狗的情绪,这800块一次的服务费,他赚得比谁都踏实”。

李姐翻出转账记录,每条备注都写着“宠物训练服务费”:“我是开餐厅的,算你们说的‘富婆’,但我找小林是请他做事,不是养他。他的技能帮我解决了大麻烦,这是公平交易,怎么就成吃软饭了?”

室友的脸涨得通红,后来偷偷给我塞了瓶可乐:“对不起,我没搞清楚就乱说话,你训狗是真的牛”。

现在,我的“伙伴训宠”工作室已经开业了,就在学校附近的文创园里。李姐不仅投资了一部分钱,还帮我对接了宠物救助站的合作——我免费帮救助站的烈犬做训练,提高它们的领养率。上个月,我训好的第三只救助犬,被一个小朋友的家庭领养了,发来的视频里,狗正陪着孩子写作业。

有人问我,被骂“吃软饭”时委屈吗?我总会摸摸身边的“将军”——它正把头靠在我腿上打呼噜。“委屈,但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靠专业技能帮宠物找到家,帮主人解决烦恼,这份工作比任何流言都体面”。

这个世界总爱给年轻人贴标签:跟着女客户做事就是“吃软饭”,做宠物相关的工作就是“没前途”。可他们忘了,职业不分高低,赚钱不分男女,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把技能变成价值,才是一个人最硬的骨气。

所谓的“软饭”,从来不是靠别人的施舍;真正的“硬气”,是靠自己的本事,把热爱活成别人羡慕的样子。

你身边有“被误解的职业”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让我们一起为每一份专业与热爱撑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