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绿营表决受挫,傅崐萁陷入围攻,黄国昌贪腐争议持续发酵

最近台湾政坛这出大戏,看得我是一愣一愣的。一场看似普通的表决,居然让绿营输得这么惨,7比9的比分,简直像是被对手按在地上

最近台湾政坛这出大戏,看得我是一愣一愣的。一场看似普通的表决,居然让绿营输得这么惨,7比9的比分,简直像是被对手按在地上摩擦!但问题是,这真的只是一次表决的胜负吗?还是说,台湾政坛的整个游戏规则正在被改写?老实说,我看完这些新闻,脑子里全是问号。

蓝白这两个冤家,居然能联手打得绿营毫无还手之力。这事儿要搁以前,我肯定不信。可现在呢?人家不仅合作了,还玩得挺溜,9比7的表决结果,不只是否决了一个提案,简直是把绿营长期霸占的宝座给掀翻了。

话说回来,那个"财政划分法"修正案,绿营说是为了"提高财政效率"。提高效率?听起来多好听啊!可问题是,他们连个像样的试算表都没拿出来,谁拿多少,怎么分,全是一笔糊涂账。这不是改革,赤裸裸就是想抢钱嘛!蓝白一看这情况,哪能客气,直接用席次优势把提案给否了,搞得绿营措手不及。

你们还记得去年5月那场立法院的"武打戏"吗?立委们互掐、抢麦、抢槌,那场面,比选秀节目还精彩。到了今年3月,柯建铭直接抢议事槌,那时候我就感觉,绿营这是急眼了,用尽一切手段想保住话语权。结果呢?这次他们栽了个大跟头。

这场表决为啥这么重要?因为它证明了蓝白合作不是说说而已,是真的能打。更关键的是,民意也跟上来了。最新民调显示,蓝白合起来已经超过民进党了。绿营这下可慌了神,开始把枪口对准傅崐萁和黄国昌,想从人身攻击下手,瓦解对方联盟。但问题是,这种下三滥的手段,真的能扭转局势吗?

傅崐萁这个人物,在花莲可是响当当的。这次立法机构表决中,他表现得太强硬,被绿营盯上,我倒不觉得奇怪。可事情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对峙"的范畴,简直是全面"围剿"啊!

先是张峻突然反水。这个曾经的国民党议长,现在居然跟绿营勾搭在一起,发起"大罢免",提交连署要搞掉傅崐萁。9月花莲马太鞍溪堰塞湖溃堤,张峻直接在议会踹桌子闹场,借天灾打人,这操作,熟得不能再熟了。

绿营打的什么算盘,其实挺明显的。花莲是蓝营的重要票仓,傅崐萁是关键人物,一旦在地方上被拔掉,蓝营的根基就动摇了。这不是单点打击,而是系统性瓦解。

再说说黄国昌这边,剧情更复杂了。10月《镜周刊》爆料他雇狗仔盯梢政敌,民进党立委立马把材料送到监察院。可问题是,事情还没搞清楚,11月又爆出他收受前台雅董事长贿款,检调立刻介入调查。这节奏,快得像是有人提前写好了剧本。

黄国昌回应得很直接,说这就是政治追杀。坦白讲,从时间点来看,他说得没错。狗仔爆料之后不到两周,涉贪指控就来了,这明显是连环打击。绿营不是在澄清事实,而是在制造丑闻,通过舆论和司法双重施压,想逼蓝白合作瓦解。

更让人玩味的是这种"选后反扑"的操作,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20年之后,绿营就开始靠"司法牌"维持平衡,现在又重演这一招。只是这次,他们面对的是组织度更高、民意基础更稳的蓝白联手。老招数,还能管用吗?

绿营现在的战略,说白了就是不管你怎么合作,我就从四面八方出击:从人、从地方、从媒体、从司法,不断制造裂痕和焦点。结果呢?政治博弈全面升级,台湾政局更加撕裂。

比如最近,绿营又开始搞"陆配打压",说什么有陆籍背景的公职人员有"国安风险"。这操作一出,基层直接炸锅。蓝营批评得很到位,说这就是在煽动对立、搞身份政治。谁不知道台湾早就已经是多元社会了?打陆配这张牌,根本是没牌可打才出的烂招。

再看媒体这边,亲绿媒体的"任务感"越来越重。黄国昌的狗仔案、傅崐萁的地方争斗,几乎每天都有新版本。新闻像是选举文宣,完全不讲证据,只讲立场。更讽刺的是,绿营嘴上说要打击假讯息,自己却成了假讯息的最大制造者。

绿营内部也不太平。赖清德的声望在"大罢免"失败后直线下滑,林右昌直接请辞秘书长。2026年选举布局目标是"守5拼加2",但从目前选情看,台南、高雄都不稳,连自家人都开始自保了。

这一切都指向一个事实:民进党正在打一场防守战。他们不敢正面回应执政失误,只能靠打对手来维持阵脚。但问题来了,台湾选民真的会买账吗?

根据网络民调,有93%的民众认为民进党是因为自己施政有问题才输,不是因为蓝白太强。这说明什么?说明民意早就开始转向了。民众不再只是看谁"喊得响",而是看谁"做得好"。

从表决大战,到傅崐萁被围剿、黄国昌被爆贪,再到绿营全面反扑,这不是几场风波,而是一场系统性的政治洗牌。蓝白合作虽然还不稳,但已经展现出强大牵制力;民进党则靠打人、打舆论、打司法来维持旧秩序。

问题是,这种压制式的政治操作,只会让社会更撕裂、政局更动荡。2026年的选举不会只是一次地方换届,而是台湾政治走向的分水岭。如果绿营继续靠打击政敌维持权力,那台湾政治的未来,会变成什么样?你们觉得,我们真的想看一出没有剧本的真人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