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中央专案组被地方贪官一锅端,震动朝野,他们究竟犯下多大的罪行,才敢如此胆大包天?

龙国松渔县在建高架桥轰然垮塌,震动朝野。中央专案组奉命彻查,入驻县招待所当晚突发大火。全组人员死于非命!1黑色的公务车驶

龙国松渔县在建高架桥轰然垮塌,震动朝野。

中央专案组奉命彻查,入驻县招待所当晚突发大火。

全组人员死于非命!

1

黑色的公务车驶入松渔县界。

车上坐着中央专案组的四位成员,组长张启明,一位老纪检,此刻正闭目养神,但紧抿的嘴角透露出他内心的凝重。旁边是经验丰富的调查员老李和年轻干练的女审计小王。而沈宴,是组里最新鲜的血液,今年刚以优异成绩考上中央选调生,这是他第一次参与如此重要的外勤任务。

他们是冲着松渔县在建的“渔阳湾高架桥”垮塌事故来的。那座耗资数十亿、曾被列为省里重点工程的大桥,在合龙前夜毫无征兆地断裂,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震动朝野。

县委书记周秉权带着一班人早已在招待所门口等候。

“张组长,一路辛苦!各位领导辛苦!我们松渔县出了这么大的事情,给上级添麻烦了,也愧对人民群众啊!”周秉权上前紧紧握住张启明的手,语气诚恳,眼神里充满了自责。

他亲自引导专案组入住,安排得细致周到。在陪同张组长走向房间时,周秉权掏出香烟,沈宴下意识地掏出火机上前一步为他点烟。

就在火焰燃起的瞬间,沈宴近距离地对上了周秉权的眼睛。那眼神深处,掠过一丝极快、极隐晦的情绪——不是悲痛,不是焦虑,而是一种……被打扰的不耐,以及一种审视猎物般的冰冷。仿佛一头伏在草丛里的老狼,打量着误入领地的闯入者。

那眼神一闪即逝,快得让沈宴几乎以为是错觉。周秉权脸上立刻又挂上了忧国忧民的表情,连连感叹工作没做好。

沈宴的心,却莫名地惊了一下。

夜里12点多,外出买宵夜的沈宴正快步往回走。

当他拐过最后一个街角,视线能够触及招待所时,脚步猛地停住了,手里的袋子差点脱手。

招待所的方向,夜空不是漆黑的,而是一种诡异的橘红色!

浓烟裹挟着烈焰,如同挣脱束缚的恶魔,从招待所的多个窗口疯狂喷吐而出,将夜空映照得一片狰狞!火势之大,远超他的想象,噼啪作响的燃烧声甚至隔着一段距离都能隐约听到。

“不......!”

沈宴的大脑一片空白,下一秒,他扔掉了手中的宵夜,像疯了一样朝着招待所狂奔而去。

越靠近,热浪越是逼人。消防车刺耳的警笛声由远及近,红色的车灯在雨夜中闪烁。招待所外围已经拉起了警戒线,无数惊慌失措的人影在晃动,哭喊声、呼救声、消防员的呵斥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地狱般的图景。

“让我进去!我们组长还在里面!还有我同事!”沈宴双目赤红,就要往火场里冲,被两名浑身湿透的消防员死死拦住。

“同志!冷静!里面火势太大,不能进去!”

“放开我!他们都在里面啊!”沈宴嘶吼着,力气大得惊人,眼泪和雨水混杂在脸上,一片冰凉。他眼睁睁地看着那栋熟悉的建筑在烈火中扭曲、坍塌,感觉自己的灵魂仿佛也被这大火一同吞噬。

就在这极度的混乱和绝望中,一阵急促的刹车声在旁边响起。县委书记周秉权的专车到了。

周秉权迅速下车,他头发有些凌乱,脸上充满了“震惊”与“悲恸”,立刻接过现场指挥递来的喇叭,用沉痛而有力的声音喊道:“我是周秉权!我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救人!一定要把我们中央来的同志救出来!”

他指挥若定,表情管理完美无缺。然而,就在他目光扫过混乱现场,无意中与那个被消防员死死按住、满脸烟灰泪痕、状若疯狂的年轻面孔——沈宴对上时,在那极短的、不足半秒的瞬间,沈宴清晰地捕捉到了一种情绪。

那不是焦急,不是悲痛,更不是震惊。

而是一种……任务完成后的如释重负,一种确认威胁已被清除的、冰冷的轻松。

这个眼神,比周围灼热的火焰还要滚烫,瞬间烙进了沈宴的灵魂深处,将他所有的悲痛和混乱都冻结了。

救援持续了一整夜。

但一切都是徒劳。

火势被完全扑灭时,天已蒙蒙亮。昔日还算体面的招待所,只剩下几堵黢黑残破的墙体,内部一切皆化为灰烬和扭曲的焦炭。

中央专案组组长张启明,组员老李、小王,以及招待所当晚值班的工作人员,共计十一人,无一生还。

消息如同一声惊雷,震动了整个系统。

由省、市、县三级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迅速进驻,对火灾原因展开调查。过程快得异乎寻常。

第三天,官方通报出炉。

经初步调查认定,事故原因为“松渔县招待所食堂燃气管道因年代久远、维护不当,发生泄漏,遇不明明火(不排除电器短路或未熄灭烟蒂等)后,引发爆燃,并迅速蔓延成灾。”

报告详细列举了管道锈蚀的图片、相关人员“疏忽职守”的证词,逻辑清晰,证据链看似完整。一切痕迹,都被完美地归因于一场令人痛心的“意外”。

沈宴作为唯一的幸存者,接受了多次问询。他提到了自己买宵夜的过程,也隐晦地提出了自己的怀疑,尤其是那个“眼神”。

负责问询的省里一位领导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带着安抚,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告诫:“小沈同志,你的心情我们理解,失去领导和同事的悲痛,我们都一样。但是,我们要相信科学,相信调查结论。你还年轻,不要被个人的情绪和……一些主观臆测,带偏了方向。这场火,就是一场不幸的意外。”

意外?

沈宴看着对方的表情,又想起周秉权那个如释重负的眼神,一股寒意从脊椎骨窜起,瞬间遍布四肢百骸。

专案组的骨灰被护送回京,追悼会上,哀乐低回。沈宴穿着黑色的西装,站在人群中,看着张组长、老李、小王他们的遗像,拳头在身侧悄然握紧,指甲深深嵌进掌心。

他的脸上没有了眼泪,只剩下一种冰冷的、近乎固执的坚定。

没有什么科学的结论,能说服他亲眼所见的那个眼神。

没有什么意外的说辞,能掩盖他内心咆哮的真相。

这场大火,绝不是意外!

那是盘踞在松渔县阴影里的腐败分子,在狗急跳墙之下,使出的最疯狂、最残忍的灭口手段!

一个声音在他心底疯狂地呐喊,如同誓词:

此仇,必报!此案,必查!

2

部里给沈宴放了假,名为“休养和心理疏导”,但他知道,在很多人眼中,他这个唯一的幸存者,本身就是一个需要被审视的符号。专案组全军覆没的阴影笼罩着他,同情之下,是若有若无的猜忌和距离。

他无法安眠,一闭眼就是冲天的火光和同事们的面孔。那个蚀骨的夜晚,周秉权如释重负的眼神,如同永不休止的背景音,在他脑海里循环播放。

他通过一位在大学时对他极为赏识的导师(现任某部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的私人渠道,递交了一份措辞谨慎但态度坚决的报告。报告中,他详细陈述了火灾前后的疑点,尤其是周秉权那个反常的眼神,并恳请允许他以非官方身份,重返松渔县进行秘密调查。

报告石沉大海,就在沈宴几乎绝望时,导师给他打来了一个电话,语气凝重而隐晦:

“沈宴,你的报告,有些人看了。明面上的调查已经结束,结论不会改变。但……有些事,人心自有公论。部里近期有个关于基层环保NGO发展的调研课题,需要人下去收集一手资料,为期三个月。你如果有兴趣,可以‘停职反省’期间,以个人身份参与一下,散散心。记住,只是散心,安全第一。你的任何行为,都与单位无关。”

沈宴瞬间明白了。这是他能争取到的唯一机会,一场在刀尖上行走的独舞。

一个月后,沈宴再次踏上了松渔县的土地。他戴着黑框眼镜,穿着普通的冲锋衣,背着一个装有相机和笔记本电脑的双肩包,身份是“绿色足迹”环保组织的志愿者,任务是调研当地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他避开了县中心,在城郊结合部租了一个简陋的单间,用现金支付。安顿下来后,他开始了有条不紊的暗访。

他的目标明确:找到高架桥项目资金链和建材质量的突破口。

白天,他骑着二手市场买来的自行车,走访高架桥工地周边的居民,特别是那些当初因征地拆迁问题闹过矛盾的“钉子户”。他打着调研“工程污染”的旗号,耐心倾听,一点点拼凑信息。夜晚,他则在昏暗的灯光下,利用自己卓越的数据分析能力,梳理从公开渠道能查到的所有与龙达建筑及其关联公司有关的招投标文件、企业年报、纳税记录。

线索零碎而隐蔽,但他还是发现了端倪:

一位不肯搬迁最终房屋却被强行推倒的老人,偷偷告诉他,当初来谈判的人“凶得很”,扬言不搬就要他“像桥一样垮掉”;

他在核对龙达建筑采购单和几家小型建材公司发票时,发现了几笔数额巨大、流向可疑的“咨询服务费”;

最重要的是,他通过匿名网络电话,联系上了高架桥项目失踪已久的前任会计苏文明的妻子。那个女人在电话里声音发抖,只反复说老苏失踪前留下过话,说“账不对,要出事”,还藏了一份东西,但她不敢去取,也不知道在哪。

沈宴感觉自己正在黑暗中摸索一扇沉重的大门,已经触到了门板的冰冷和其上锈蚀的纹路。

不过沈宴的活动,很快触动了周秉权集团敏感的神经。

评论列表

益康墅
益康墅
2025-10-26 14:02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种事,顺着钱流去查,保证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