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荣彬 编辑:冯晓晖
本系列发布九江文史类研究文章。欢迎投稿,稿件要求及联系方式见自动回复
本篇原载于2005年版《百年西园》,经九江市浔阳区政协文史委员会授权刊发,编者对原文作了必要修订。
据《钮氏宗谱》记载,元世祖忽必烈的一个儿子爱上了一位汉人女子,但当时皇朝规定,蒙古人不得与汉人通婚,这位皇子只好改姓。忽必烈便赐其姓“钮”,因此,钮氏子孙实际上具有皇族血统。后来,钮氏有一支在九江落户。
钮先铭,1912年1月13日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法国通信学校、陆军参谋大学、革命实践研究院毕业。1938年起任(国民党)军令部对敌情报科科长、副处长、独立工兵第十五团团长,作战于滇缅战场。1943年任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部少将情报处长,1946年任军事调处执行部副参谋长,1945年参加日寇在湖南芷江受降。1947年任台湾警备总司令部中将参谋长,不久任中将副总司令,1949年任台湾“国防部”大陆工作处副处长。

钮先铭(1904-1996年)
1955年后,任台湾中正书局总编辑、华欣文化事业中心主任、台湾台视公司顾问、中国文化学院教授。著有《释迦牟尼新传》《还俗记》等。晚年迁居美国洛杉矶。作家张恨水曾以钮先铭事迹为原型,创作长篇小说《大江东去》,多次再版。

钮永键(又作钮永建),字惕生,(1870—1965),生于上海。1893年中举,甲午战争后弃文就武,入湖北武备学堂。1899年官费留学日本,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在广西筹建讲武堂和陆军小学,1909年赴德国考察军事。辛亥武昌起义后,协助陈其美策动上海起义,后又赴松江策动起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任参谋次长,代行总长职务。1917年任广州大元帅府参谋次长兼兵工厂厂长,1926年任广州中央政治会议秘书长。南京政府成立后,历任国民政府秘书长、江苏省政府主席、内政部长、立法院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等职。赴台湾后,任中央评议委员、总统府资政等。1965年12月23日病逝于美国。
钮先钟(1913—2004),南京金陵大学毕业。抗战时曾任《扫荡报》记者,后任台湾《新生报》总编、《军事译粹》杂志主编、台湾国防计划局编译室主任,中将编阶。毕业后主要从事战略、军事学术著作的翻译与著述,被台湾军界称为“将军之师”。他翻译选题颇具独到眼光,近现代世界著名战略学家的著作多由他首先译介入中国(台湾),如英国的李德哈特(B. H. Liddell Hart)、富勒(J. F. C. Fuller)、美国的雷·S·克莱恩(Ray S. Cline)、瑞士兵学家约米尼(Baron de Jomini)、以及西方兵圣克劳塞维兹(Carl von Clausewitz)等。其译文通顺、忠实原著,口语化的特色,使许多艰深难懂的原著在他笔下显得浅显易读。蒋介石阅后曾特批“译笔甚佳”以示赞誉。

晚年的钮先生以著述自成体系,成果卓著。他著的《国家战略论》(台湾中正书局1976年版)获国军文艺奖,另一本《国家战略论丛》于1985年获中华战略学会学术著作奖。他的《中国战略思想史》《中国战略思想新论》《孙子三论》《西洋战略思想史》等书亦产生了广泛影响。
台湾麦田出版公司为他出版了一套战略思想丛书共12本,其中有5本为世界兵学名著译本,7本为其原创著作。大陆军事研究领域亦对钮先生的战略译作与著作非常关注,解放军出版社曾翻印其部分作品。

【编后记】
因为都移居台湾的缘故,本文所述“钮氏三杰”的历史,少有被提及。其实,九江钮氏家族人才辈出。
例如,国民党元老、蒋纬国的生父戴季陶,其夫人钮有恒便出自九江钮氏。钮先钟的父亲钮传锜和大伯钮传善,皆为清末日本留学生。钮传锜曾任知县、县长及南昌法官;钮传善则历任清朝重庆府知府,民国成立后出任全国烟草专卖局首任局长、财政次长。
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钮仲勋,是钮先钟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