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特朗普关税神助攻?逼莫迪转向东方,中印“抱团”美国打出组合拳

8月6日,特朗普签了份行政令,给印度商品额外加了25%的关税,叠加上之前的,总税率一下子冲到了50%。数字很冰冷,后果很

8月6日,特朗普签了份行政令,给印度商品额外加了25%的关税,叠加上之前的,总税率一下子冲到了50%。

数字很冰冷,后果很直接,印度股市一天之内就蒸发了2000亿卢比。

这记重锤,砸得又狠又准。

不到24小时,印度总理莫迪那边宣布了一个大消息:

他要去中国了,8月31日,地点天津,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这事意义不小,要知道,这是莫迪自2018年武汉非正式会晤之后,整整七年来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也是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之后,中印高层之间头一回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时间点卡得这么紧,很难说和特朗普那几道关税令没关系,他似乎是在有意逼着印度往中国这边靠。

其实,特朗普对印度的关税打击,不是心血来潮,而很可能是一套组合拳。

七月底第一轮25%的关税砸下来,印度纺织业就受不了了,20亿美元的订单说没就没了。这才几天,8月6日又追加25%,把印度送进了美国关税体系里税率最高的那批国家名单。

印度每年卖给美国的东西值870亿美元,占它总出口的近五分之一。50%的税墙一立,印度货在美国市场基本就别想玩了。

更麻烦的是,印度还有80%的电子元件、70%的化工原料靠中国供,连90%的稀土资源也得从中国来。

美国那边堵死了门,家里又严重依赖中国,莫迪政府被夹在中间,滋味不好受。所以,莫迪这趟天津之行,很大程度上是危机逼出来的自救。

有权威媒体分析,他此行核心目标是想恢复中断的中印直飞航班,希望中国在稀土出口限制上松松手,最好还能吸引点百亿美元级别的投资,比如高铁、芯片厂之类。

为此,莫迪在行动上也确实有所表现,印度刚和中国签了单子,买了15万吨大豆油。

印度在外交上有个老传统,叫战略自主,听起来好听,实际就是喜欢在几个大国之间骑墙,左右捞好处。

莫迪这次访华前,原本还计划8月30日先去趟日本,结果碰巧日本首相石破茂自己位置不稳,所以,莫迪的这次访日行程就有点悬了。

值得注意的是,莫迪把在中国的访问时间卡得死死的,就31小时,从8月31日到9月1日,正好避开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抗战胜利纪念阅兵。

显然,他不想和普京出现在同一个场合,免得刺激到美国。但如果印度真被逼得全面倒向中国,对我们来说,也并不是一件好事。

经济上,像这次买大豆油,表面双赢,但印度很可能想用自己印的卢比来结账。问题是,卢比在国际上流动性很差,拿着烫手。

此外,亚投行的数据显示,从2021开始,累计批印度的贷款,都快接近60亿美元了,像个无底洞。

印度在借钱这事上很有一套,仗着自己块头大、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那里使劲薅优惠贷款。原则就是能借十块绝不借九块九,借来的钱全投到国内的能源、交通这些基建上。至于怎么还,信用评级会不会掉,他们好像不太操心,其吃干抹净的嘴脸,连多边开发银行都看不下去了。

而提到多边合作,印度也时常扮演搅局者。像最近的金砖峰会,印度死活不同意土耳其和阿塞拜疆进来,结果联合声明都发不出来。

在上合组织里,又老把和巴基斯坦的私人恩怨扯到台面上,妨碍大家一块做事。这种作风,让印度成了国际合作里,一个不太受欢迎的成员。

特别是俄乌开战后,印度用卢比大笔大笔买俄罗斯的打折油,折扣低到国际油价四折出头,然后又转手高价卖给欧洲,中间差价赚得盆满钵满。结果俄罗斯手里积压了天文数字的卢比,根本花不出去。

军事上方面,今年5月印巴空战,印度派了八架法国最先进的阵风战机出去,结果被巴基斯坦用老款的中国造歼-10揍下来六架,里头三架是阵风,打出个0比6的耻辱比分。而在边境上跟我们动起冷兵器,也经常是十个打一个还被揍跑。

印度的这种实力,真能当可靠的伙伴吗?

因此,面对印度递过来的橄榄枝,我们得保持清醒。合作可以有,但要讲原则。不能收卢比,不能头脑发热给大笔没抵押的贷款,关系到国家命脉的核心产业链投资,不能随便开放。

印度现在最着急的是能源问题,特别是怎么绕开美国制裁买俄罗斯的油。这倒是个可以有限合作的领域。

比如在上合组织框架下,支持印度搞本币结算买俄油。但关键点在于,得要求印度用人民币或者黄金来做支付担保。这么做,既帮印度缓解了美国制裁的压力,又顺带推了一把人民币国际化,更重要的是,能躲开印度的债务大坑。

可以说,特朗普的几道关税,本意是打压印度,没想到反而让印度在压力之下,想到了靠近中国,但和印度打交道,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一旦我们放松了警惕,那前面等着我们的,可能就是个比美债陷阱更危险的大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