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低着头、声音发颤地说出“妈,跟你说个事,我早恋了,不许生气”时,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要么是厉声呵斥,要么是焦虑说教。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刻的回应,不仅会影响孩子当下的情绪,更会悄悄塑造他未来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甚至影响一辈子的情感底色。

作为深耕婴幼儿早教与亲子教育多年的创作者,我见过太多因家长不当回应而让孩子关闭心门的案例,也见证过智慧的引导如何让“早恋”变成孩子成长的契机。其实,孩子主动坦白的瞬间,本质上是在寻求安全感——他信任你,才愿意把这个“敏感秘密”告诉你,而不是选择隐瞒。
首先,家长要做的不是急着否定,而是用“接纳”打破孩子的恐惧。可以蹲下来,轻轻摸摸他的头说:“谢谢你愿意把这件事告诉妈妈,妈妈不生气,反而觉得你很勇敢。” 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能瞬间卸下孩子的心理防备。青春期的孩子对“喜欢”的理解很纯粹,可能只是欣赏对方的笑容、佩服对方的成绩,或是享受一起学习的陪伴感,这本身并不是“错误”,而是成长过程中正常的情感萌芽。
接着,不要用成人的视角给孩子的情感贴标签。很多家长一听到“早恋”就联想到“耽误学习”“学坏了”,但其实青春期的情感更像一颗易碎的玻璃球,越压抑越容易反弹。不如平和地问孩子:“能和妈妈说说,你喜欢他什么呀?和他在一起的时候,你觉得最开心的是什么?” 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你会发现他们的“喜欢”往往很单纯,甚至带着对美好品质的向往。
在倾听之后,家长需要用“引导”代替“禁止”,帮孩子理清情感与成长的关系。可以这样和孩子沟通:“妈妈知道被人喜欢和喜欢别人都是很美好的感觉,但你现在就像一棵正在长枝干的小树,过早地承担情感的重量,可能会影响你长高长壮哦。” 用孩子能理解的比喻,让他明白现阶段的核心任务是成长,而不是沉溺于短暂的情感体验。同时,要教会孩子把握边界感:“和同学相处可以,但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能因为喜欢就影响彼此的学习和生活,更不能做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

还要记得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和尊重。很多家长发现孩子“早恋”后,会采取偷看日记、跟踪、禁止来往等极端方式,这些行为只会让孩子觉得被侵犯、不被信任,从而选择隐瞒甚至反抗。不如告诉孩子:“如果你有任何困惑,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和对方相处,都可以和妈妈说,妈妈会一直陪着你。” 让孩子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你都是他最坚实的后盾,而不是最严厉的审判者。
青春期的情感萌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的过激反应和错误引导。那些被家长温柔对待、耐心引导的孩子,不仅能顺利处理好当下的情感,更能在未来的亲密关系中保持自信、懂得尊重、学会责任;而那些被严厉打压、粗暴禁止的孩子,要么变得自卑敏感,要么对爱情产生恐惧,甚至在成年后难以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
教育的本质不是阻止孩子犯错,而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足够的爱。当孩子鼓起勇气向你坦白“早恋”时,请记得收起你的焦虑和愤怒,用接纳、倾听和引导,帮孩子走过这段特殊的成长旅程。

你家孩子有没有过类似的“小秘密”分享?如果孩子告诉你他“早恋”了,你会第一时间说什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育儿心得,也可以说说你曾经遇到的育儿困惑,我们一起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