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德国外长推迟访华被批超级外交灾难,德国想要的,中方还会给么?

距离原定访华行程只剩两天时,德国外长瓦德富尔突然宣布推迟访问,这个消息不仅在德国国内掀起轩然大波,也让原本就处于调整期的

距离原定访华行程只剩两天时,德国外长瓦德富尔突然宣布推迟访问,这个消息不仅在德国国内掀起轩然大波,也让原本就处于调整期的中德关系多了一层不确定性。作为德国总理默茨所在的基督教民主联盟成员,瓦德富尔的这一决定直接暴露了默茨政府内部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更被英国《金融时报》直言是“默茨政府的超级外交灾难”,眼下德国显然需要一个台阶来缓解这场危机,但中方会不会给这个台阶,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瓦德富尔给出的推迟理由之一是“目前未能在中国安排足够多的会谈”,但这个说法在德国国内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执政联盟中的社会民主党议员率先发声批评,认为这种临出发前突然变卦的做法,向外界传递了“不良信号”,本来中德关系就面临一些紧张因素,这样的举动只会让沟通氛围变得更差,不利于双方解决实际问题。要知道,此前瓦德富尔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还明确表示要和中方谈稀土、半导体出口管制这些关键议题,如今突然推迟,不仅让这些待谈的议题陷入停滞,更让外界质疑德国政府在对华政策上的连贯性和执行力。

对默茨政府来说,这场“外交灾难”来得正是时候——德国经济已经停滞了三年,国内工业增长乏力,不少企业面临订单减少、成本上升的压力,默茨上台后一直想找到重振经济的突破口,而中国作为德国重要的贸易伙伴,自然被寄予厚望。原本瓦德富尔的访华之行,被看作是默茨政府推动中德经贸合作、为经济“输血”的重要一步,可现在行程推迟,不仅让这一计划变得复杂,还让德国企业界陷入深深的忧虑。更值得注意的是,从瓦德富尔原定的访华团名单来看,德国工业界代表团集体缺席,这被很多人解读为工业界对瓦德富尔对华路线的“不信任投票”——企业们担心这种反复无常的外交操作,会影响他们和中国市场的长期合作。

现在的德国显然需要一个台阶。一方面,政府内部的分歧需要调和,社民党的批评、企业界的不满,都在倒逼默茨政府拿出补救措施,要是一直放任这场争议发酵,不仅会影响政府的支持率,还可能让德国在中欧合作中错失更多机会。另一方面,德国在稀土、半导体等领域对中国市场和技术有着实际需求,瓦德富尔原本计划谈的议题,其实关乎德国工业的长远发展,要是因为行程推迟导致这些议题长期搁置,最终受损的还是德国自己的利益。所以,无论是从国内政治稳定还是经济发展需求来看,德国都希望能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重新推进和中方的沟通,缓解当前的尴尬局面。

但中方会不会给这个台阶,关键要看德国的实际行动。中国一直重视中德关系,毕竟两国都是世界主要经济体,在经贸、环保、科技等领域有很多共同利益,中方也愿意和德国通过对话解决分歧、扩大合作。但这种合作的前提是相互尊重,是双方都有诚意推动关系向前发展,而不是单方面的反复无常。瓦德富尔临出发前推迟行程,本质上反映出德国政府在对华政策上的摇摆不定,要是德国不能明确自己的对华定位,不能拿出稳定、连贯的政策,即便中方给了台阶,后续的合作也很难顺利推进。

其实,中方给不给台阶,更多取决于德国是否能展现出足够的诚意。比如,德国政府可以通过官方渠道明确表达继续推进中德对话的意愿,主动和中方沟通新的访华时间,或者通过企业界传递积极信号,让中方看到德国对中德合作的重视。毕竟中德关系不是“单行道”,需要双方共同维护,要是德国只是想单方面寻求“台阶”,却不改变此前的摇摆态度,那即便有了新的沟通机会,也很难真正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