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中秋假期,多个城市楼市出现回暖迹象。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新房成交量逆势增长,青岛某楼盘假期带看量超200组。政策组合拳正在见效,包括取消购房限制、优化房产税、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但专家指出,当前市场呈现明显分化,核心城市改善型需求集中释放,整体市场信心修复仍需时间。
朋友们,这个国庆中秋假期,楼市可算是有点热闹了!我给大家唠唠这个事儿。先说青岛吧,城阳区有个楼盘叫青特·滨湖国际,假期里看房的人那叫一个多。都快中午了,营销中心还挤满了人,有的拿着户型图跟家人商量,有的跟着销售去看样板间。有位张女士看中了一套140平的大房子,说是要给老人改善居住条件。她说小区环境特别好,有茶室、艺术长廊,还有下沉式庭院,老人能在绿树环绕中散步休闲。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关少博说,假期带看量超过200组,成交了12套。他们公司另一个新项目更厉害,半个多月时间就卖了127套,签约金额达到2.5亿元。不止青岛这样,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成都这些大城市,楼市也都暖和起来了。北京10月前七天新房网签386套,比去年同期的75套多出好几倍。湖北全省假期住房交易面积比去年增长了12.9%,武汉、黄石这些地方涨得特别明显。深圳更夸张,新房签约量比前一周涨了120%,二手房也涨了15%。为啥突然这么热闹?专家说了,这要归功于8月份以来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比如北京取消了五环外购房套数限制,上海优化了房产税政策,很多地方还提高了公积金贷款额度,放宽了贷款条件。这些政策就像给市场打了强心针,特别是改善型住房需求被激活了。不过咱们也得清醒看待。现在的情况是核心城市热,非核心区域还是温吞水;改善型需求起来了,但刚需购房者还在观望。说白了,政策确实起作用了,但要让整个市场都热起来,让老百姓对买房重新充满信心,还需要时间。所以啊,如果你是改善型需求,现在可能是个不错的机会。但要是投资的话,还得再掂量掂量。毕竟楼市这玩意儿,从来都不是一下子就能热透的。
咱们接着聊楼市新政对普通人的影响。就拿公积金政策来说,现在很多城市把贷款额度从80万提到了100万,这对工薪阶层可是实打实的帮助。我有个在武汉工作的表弟,之前看中一套总价200万的房子,首付凑够了,但月供算下来要八千多,压力太大一直没敢买。现在公积金能多贷20万,月供直接降到七千出头,他上周终于签了购房合同。不过要注意的是,各地政策细节差别很大。比如成都规定公积金贷款额度跟缴存年限挂钩,缴满5年才能贷到最高额度。南京则要求账户余额必须达到贷款额的十分之一。所以准备用公积金买房的朋友,最好先去当地公积金中心问清楚具体条件。再说说首付比例下调这个事。现在不少二线城市已经把首套房首付降到20%,二套房降到30%。这对刚需家庭真是雪中送炭。我邻居家孩子今年刚结婚,小两口工作才三年,积蓄不多。原本以为至少要再攒两年钱才能买房,现在首付降了5%,他们看中的那套房子首付直接少了8万,小两口找父母借了点钱,这个月就把房子定下来了。但低首付也意味着贷款总额增加。以总价150万的房子为例,首付20%就是贷款120万,按30年计算,月供要五千多。如果夫妻双方月收入加起来不到两万,还贷压力还是不小的。所以千万别光盯着首付低就冲动买房,一定要先算清楚月供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建议不要超过40%。最近还有个变化是房贷利率持续走低。现在首套房利率已经降到4%以下,这是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我帮大家算笔账:贷款100万30年期,前两年5%利率的时候月供是5300多,现在降到3.8%,月供只要4600左右,三十年下来能省二十多万利息。这对准备买房的人来说,确实是省了一大笔钱。不过要注意的是,现在很多银行推出的是LPR浮动利率。虽然眼下利率低,但未来如果经济回暖,LPR可能会上调。所以签合同前要考虑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如果追求稳定,可以选择固定利率,虽然会稍微高一点,但能锁定长期还款压力。改善型购房者现在是真受益。以前很多城市认房又认贷,只要有过贷款记录就算二套。现在政策放宽了,只要把首套房卖掉再买,在很多城市都能享受首套待遇。我同事老王家就是这样,把老城区的两居室卖了,在新区换了套四居室,首付比例从原来的60%降到了30%,省下的钱正好用来装修。但改善型购房也要量力而行。有些人为了追求一步到位,盲目买超出承受能力的大房子,最后月供压力太大,影响生活质量。建议改善型购房者预留够装修款和应急资金,别把全部积蓄都砸在首付里。对于投资者来说,现在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虽然政策松绑了,但'房住不炒'的大方向没变。很多城市放开了限购,但限售政策还在,买了房子可能要持有五六年才能卖。而且现在租金收益率普遍不高,在北京上海这些城市,年化租金收益往往还不到2%,还不如存银行定期。另外要注意的是,现在不同区域分化特别明显。核心地段的优质楼盘确实卖得火,但郊区和非热门区域的房子去化还是很慢。有个做中介的朋友告诉我,同一个城市,热门板块的楼盘要摇号抢购,但偏远点的项目打折促销都少人问津。所以买房一定要选对位置,宁可买核心区的小户型,也不要贪便宜买郊区的大房子。对于年轻人来说,现在是个不错的购房时机,但千万别盲目跟风。首先要评估自己的还款能力,其次要考虑工作稳定性。最近就业市场波动较大,如果工作不稳定,背上沉重房贷风险很大。建议刚工作的年轻人可以先租几年房,等事业稳定了再考虑买房。最后提醒大家,买房是人生大事,一定要保持理性。别被营销中心的人山人海冲昏头脑,也不要轻信销售说的'错过今天就没这个价'。多看几个楼盘,多比较比较,找个懂行的朋友帮忙参谋。记住,再好的政策,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决定。总之,这轮楼市新政确实给真正需要买房的人创造了机会,但每个人情况不同,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实际需求来做选择。买房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别让房子成了生活的负担。
其实啊,这波改善型需求释放,背后藏着不少门道。咱们普通老百姓买房,最看重的无非就是两个:一是住得舒服,二是将来别亏本。现在政策这么一刺激,那些原本就打算换房的人,自然就动起来了。你看啊,像青岛那个楼盘的张女士,她家的情况就特别典型。家里老人年纪大了,原来的老小区没电梯,上下楼不方便。现在换个带电梯的新小区,还有花园能散步,这不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质量提升嘛。这种需求,不管市场冷热,它一直都在,只是之前大家都在观望,等着政策更明朗、价格更合适。再说说政策这回事。北京取消五环外限购,上海调整房产税,这些政策说白了就是在给改善型需求开绿灯。以前你想换个大点的房子,可能因为限购政策卡着,或者税费太高算不过来账。现在门槛降低了,自然就有人愿意出手了。不过咱们也得明白,这波行情跟以前的普涨可不一样。现在是有选择性的热,好地段、好品质的房子卖得动,那些偏远地区或者品质一般的项目,还是没啥人问津。这就好比去菜市场买菜,大家都抢着买新鲜蔬菜,那些品相不好的就只能降价处理。再说说银行这边。现在公积金贷款额度提高了,商业贷款利率也降了,这对改善型购房者来说确实是好事。比如你原来只能贷100万,现在能贷到150万,月供压力也没增加多少,那换房的动力自然就足了。但是啊,咱们也得留个心眼。现在市场上确实有些开发商在借机涨价,这就需要咱们擦亮眼睛。买房前得多比较,看看同地段其他楼盘什么价,别光听销售忽悠。毕竟钱是自己的,得花在刀刃上。另外啊,这波改善需求释放,也带动了相关的装修、家电行业。你想啊,买了新房子总得装修吧,旧家具可能不合适得换新的吧。所以这就像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后面跟着一连串的反应。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的市场跟十年前真的不一样了。那时候买房基本上稳赚不赔,现在可不一定。所以如果你是改善自住,趁着政策好时机换房确实划算;但要是想投资炒房,那可得三思而后行。咱们普通老百姓买房,最重要的是量力而行。别看着别人换大房子就眼红,得算算自己的收入稳不稳定,月供压力大不大。毕竟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折腾的。再说说未来的趋势。专家们普遍认为,这波政策红利还能持续一段时间,但市场不会像以前那样疯狂上涨了。以后买房更得看重房子的实际价值:地段好不好、配套全不全、质量过不过硬。那些光靠概念炒作的楼盘,估计以后越来越难卖了。另外啊,现在年轻人买房观念也在变。他们更看重生活品质,宁愿买个地段好点的小房子,也不愿意为了面积牺牲便利性。这种变化也影响着开发商的产品设计,你看现在的新楼盘,都在强调社区配套、生活服务,就是这个道理。最后给想改善住房的朋友提个醒:第一,别盲目跟风,得根据自家实际情况来;第二,多看多比较,别急着做决定;第三,留足备用金,装修、税费这些额外开支都得算进去。总之啊,这波改善型需求释放是个好现象,说明市场在慢慢回归理性。咱们老百姓买房,最重要的是保持清醒头脑,既不要错过好机会,也不要盲目冲动。记住,房子是拿来住的,舒心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