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企业出海正处于从 "产品输出" 向 "体系出海" 的关键转型期。2024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1922 亿美元,同比增长 8.4%,连续 13 年位列全球前三;
然而,在地缘政治风险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复杂环境下,"不出海就出局"已成为中国企业面临的现实选择。

"不出海就出局" 虽然表述略显绝对,但深刻反映了当前中国企业面临的现实困境和发展趋势。秦朔在与许定波的对话中指出,"不出海,就出局" 反映了改革开放 40 多年后,基于中国在方方面面积累的产业能力,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从市场竞争角度看:国内市场的饱和与内卷已成为常态。正如专家所言,出海首先是因为国内市场已经或趋近饱和,不得不出海,当下的地缘政治环境对中国企业出海称不上有利,但对企业家而言,出海与否的核心就是短期风险和长期风险的取舍;
从产业发展趋势看:中国企业正经历从 "长供应链" 到 "安全供应链"、从 "任性发展" 到 "注重合规"、从 "要素成本" 到 "系统效率" 的转变。这种转变要求企业必须具备全球化视野和运营能力,否则将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被淘汰。
从政策环境看: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突出企业 "走出去" 的重要性,提及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2025 年稳外贸十条政策》提出,非敏感类 ODI 项目备案制适用范围扩大至 90% 以上,单笔 500 万美元以下投资可凭企业承诺函直接购汇,境外投资收益递延纳税期限延长至 5 年。
02重点行业分析2.1 制造业出海:从产品输出到产能全球化
中国制造业出海正呈现出从简单的产品输出向产能全球化布局的深刻转变。2024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近八成流向亚洲,比上年增长 8.5%,其中对东盟投资 343.6 亿美元,增长 36.8%;

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制造业出海的领头羊,2025 年 1-9 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达 175.8 万辆,同比增长 89.4%。出口目的地呈现多元化特征,前 10 大国家包括比利时 223,532 辆、菲律宾 153,386 辆、英国 153,265 辆、巴西 141,317 辆、墨西哥 131,863 辆等。值得注意的是,插混和混动车型正成为新的增长点,部分月份的同比增长率超过 178%。
光伏产业在全球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据 Intersolar Europe 展会最新数据,中国品牌占据全球太阳能组件出货量的 83%,前十大组件厂商全部来自中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隆基绿能、阿特斯、晶澳科技稳居前五,合计占据全球 60% 以上的市场份额。2025 年上半年,晶科能源逾 6 成的出货集中在海外,在日本、沙特及多个新兴市场占据领先份额;隆基绿能上半年出货约 4GW BC 组件,畅销至全球 70 多个国家或地区。

工程机械行业展现出强大的海外竞争力,山河智能 20 年来在全球 18 个国家或地区成立分公司或办事处,设备遍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销售占比过半,挖机在欧洲的保有量超过 3 万台。中联重科通过收购意大利 CIFA、德国 M-TEC 等国际知名企业,快速获取其核心技术、研发团队和创新理念。
制造业出海的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企业通过 "核心模块自营 + 配套模块联盟" 模式,既保持控制力又降低投资风险,更可灵活适配不同市场的政策要求。TCL 在越南搭建的 "显示屏 + 注塑 + 包装" 微型产业链集群,实现 72 小时快速响应当地订单,这种把国内成熟产业链拆解为可组合模块的出海模式,正在汽车零部件、消费电子领域蔓延。
2.2 科技行业出海:技术创新驱动的全球化布局
科技行业出海正从单纯的产品出口升级为技术创新驱动的全球化布局。人工智能领域成为新的出海热点。思必驰服务了梅赛德斯 - 奔驰、奥迪、保时捷、捷豹路虎等海外 / 合资品牌,并为比亚迪、五菱、长城、智己、速豹等中国车企的海外业务提供了 AI 语音交互技术。科大讯飞针对东南亚多语言、多方言的复杂环境,发布了覆盖马来语、泰语等十种本地语言的星火多语言大模型,并在泰国等国的学校应用 "AI 中文" 教学平台。
云计算与大数据企业加速海外扩张。阿里云、腾讯云等企业正在将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带入东南亚、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蚂蚁数科出海业务已加速向 AI 应用转型,AI 全栈产品解决方案成为转型标志。2018 年,蚂蚁集团旗下的 ZOLOZ 进入菲律宾,当地支付机构 GCash 率先引入其技术服务,开户时间从最长 1 年缩短至 3 分钟。
2.3 消费行业出海:品牌国际化与跨境电商并进消费行业出海呈现品牌国际化与跨境电商并进的态势。跨境电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25 年前三季度,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约 2.06 万亿元,增长 6.4%。其中,出口约 1.63 万亿元,增长 6.6%。预计 2025 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将突破 3.8 万亿元,占外贸比重升至 28%,其中高附加值商品占比持续提升,智能家居、健康产品等品类年复合增长率达 22%。
新消费品牌展现出强大的海外扩张能力。名创优品 MINISO LAND 海外首家旗舰店在泰国曼谷核心地标 Siam Square 开业,并与泰国国家旅游局达成战略合作。霸王茶姬在东南亚快速扩张,4 月在印度尼西亚首店开业,5 月在泰国连开三家新店,6 月在马来西亚同时开张 8 家店,8 月菲律宾 3 店同开。
传统消费品牌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实现品牌出海。自然堂入驻亚马逊美国站半年时间,其单品喜马拉雅绿茶泥膜已经成为热销爆品,累计收获超七百条真实消费者评论,其中好评占比超 90%。爱仕达旗下的 Chef Power 品牌在亚马逊上的主打产品为烹饪套装,其品牌店铺在首次参加黑五的 10 天内就突破了百万美金销售额。
智能硬件品牌通过差异化定位快速占领海外市场。Beatbot 作为高端泳池清洁机器人品牌,2024 年 2 月正式入驻亚马逊,短短一年时间在 1000 美元以上价位段占据绝对优势,甚至开辟了 2000、3000 美元以上的市场区间,占据高端泳池清洁机器人档位 85% 的市场份额,2024 年全年总销售额突破 4.5 亿元人民币。
03出海策略与风险管理中国企业出海的市场进入策略呈现多元化特征。主要模式包括:

时机把握至关重要:当前正值出海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制造企业海外扩张信心指数飙升:预测 2025 年海外业务增速≥30% 的企业占比从 2024 年的 38.6% 提升至 44%,悲观预期(不增长 / 负增长)企业比例大幅下降,预示着中国制造出海正在进入 "规模化提速期"。
行业差异化策略需要重点关注:对于技术制造类企业,海外本地生产、本地销售是主要选择;对于品牌型企业,建立海外销售组织直接面向客户更合适;对于追求快速国际化的企业,跨国并购是有效途径。
区域选择策略呈现新特征:企业正从 "中国 + 1" 转向 "中国 + N" 战略,通过多个新地点建立韧性。东南亚凭借多重核心优势,逐渐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布局的关键目的地。从具体投资分布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资金主要流向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光伏产业则重点布局在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市场;锂电池则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