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厨电市场中,欧洲向来是最难攻克的区域之一。
这里拥有成熟的产品标准、严苛的能效法规、根深蒂固的品牌忠诚度,以及对生活品质极度敏感的消费者。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被视为“性价比选择”,而非“高端选择”。
但近三年,情况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越来越多中国厨电品牌开始在欧洲建立起“高端心智”。
为什么?怎么做到的?这背后并非靠价格战,而是战略、技术与用户洞察的系统性转变。
01 高端心智的第一步:满足欧洲“硬标准”在欧洲市场,“高端”不是靠营销定义,是由法规与标准决定的。
① 能效认证是进入欧洲市场的第一语言欧洲对能效的要求堪称全球最严格,A/A+/A++/A+++ 是硬门槛。
这不仅仅是节能,而是品牌“专业度”“责任感”和“长期主义”的象征。
在这一点上,中国品牌正在快速追赶。 例如一些进入欧洲的中国厨电——包括具有 A+++ 级能效的油烟机、A 级能效洗碗机、A++ 级蒸烤机等——正是利用“高能效”作为突破口,在欧洲用户中建立可靠性心智。
② 安全标准与噪音标准也是关键欧洲消费者极度重视噪音与安全:
静音厨房成为新趋势
高温安全、防火标准极为严格
嵌入式结构需符合建筑规范
静音技术、结构防护、风道优化,这些原本是“体验项”的指标,在欧洲则直接影响是否能进入高端行列。
02 高端心智的第二步:用“设计感”进入欧洲用户的生活方式在欧洲,“好看”不是加分项,而是基础要求。
欧洲厨房普遍是开放式布局,更强调视觉一体性。因此:
超薄、全嵌入
极简线条
冷灰、岩板色等中性色系
无把手、无线条噪音
大屏低干扰交互
触控替代旋钮
这些设计逻辑是欧洲“高端范式”的核心特征。
中国品牌开始理解,甚至比部分老牌企业更快拥抱设计趋势。
如近年表现突出的新兴品牌,在欧洲推出的全嵌洗碗机、灰色岩板风电磁灶、超薄烟机等,恰恰契合欧洲审美,反而在本地收获更多新鲜感。
设计不再只是产品包装,而是建立高端心智最直观、最有效的方式。
03 高端心智的第三步:靠“体验力”而非“堆参数”欧洲消费者有一个典型特征:他们关心真实体验,而不是纸面参数。
这意味着“高端心智”必须靠体验堆出来:
① 静音体验(极受重视)开放式厨房非常多,噪音就是生活噪点。
静音风道、隔音材料、智能调速,都是“品牌实力”的象征。
② 多点使用的水路稳定性(洗碗机与燃热尤为重要)欧洲家庭普遍“一厨多点用水”,对水路逻辑要求极高。
③ 食物文化适配(蒸烤需求差异)欧洲用户对蒸烤一体机接受度极高,容量越大越受欢迎。
④ 智能体验不是概念,而是实际需求挥手开罩、自动增压、自动开门速干等体验,已经成为“高端标配”。
例如: 像一些中国品牌推出的FlexWing 动态喷臂洗碗机、自动门速干技术、智能增压烟机等,就是以“体验力”而不是“参数力”赢得欧洲用户。
04 高端心智的第四步:建立“技术能力的可信度”欧洲消费者对科技品牌的信任,取决于三个维度:
① 研发自研力度芯片、马达、算法、结构创新,与传统“供应链组装”品牌完全不同。
② 跨品类一致体验能力烟机、灶具、洗碗机、烤箱、热水器是否能系统化协同,决定一个品牌能否从“产品公司”上升为“解决方案公司”。
③ 国际化的认证与检测体系欧洲消费者对权威认证非常敏感,产品通过的认证数量越多、含金量越高,高端心智建立得越快。
例如,近年来崛起的技术型中国品牌,大多具备以下特点:
高比例研发人员
多项国际专利
自研核心技术(如风道、算法、水路、材料等)
多个市场同步推出产品(欧洲、北美、南美)
这会让欧洲市场更愿意将“中国品牌”视为技术品牌,而非性价比品牌。

欧洲的高端用户不喜欢“短跑型品牌”,
他们喜欢那些**能讲清楚“为什么做、做得怎样、未来会更好”**的品牌。
能效、体验与设计,是打开欧洲市场的钥匙;
技术、稳定与长期主义,是建立高端心智的基石。
一个品牌要在欧洲真正被视为“高端”,必须具备三个特质:
有技术立足点(不是跟随,而是突破)
有清晰的美学系统(产品一眼能看出风格)
有持续的创新能力(不是凭一两件爆款打市场)
近年来,一些中国厨电品牌——包括追觅在内——正凭借高能效产品、智能体验创新、结构工程突破与统一的设计语言,逐渐在欧洲建立稳固的高端用户心智。这是一场从“产品输出”走向“品牌价值输出”的升级。
结语:高端不是价格,而是能力欧洲市场的高端心智,不靠营销堆出来,
靠的是产品力、技术力、美学力与长期主义的系统协同。
当中国厨电品牌从“好用”进化为“值得信任、值得长期选择”的品牌,
欧洲市场的高端叙事,才真正属于中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