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教科仪典籍中,专论 “解厄、召将、请师、济度” 的系统性文本向来稀缺。这部《解赦召将请师济将科》以 90 页精炼篇幅,将《解赦科》《召将科》《请师科》《济将科》四大核心科仪完整收录,从召请神明到科仪流程,从祝文范式到高功仪轨,全方位呈现道教 “天人沟通” 的仪式智慧,堪称研究道教符箓科仪文化的珍贵一手资料。

全书以 “功能导向” 构建清晰结构,四大科仪各有侧重又相互衔接:《解赦科》专注 “解厄赦罪”,记载通过符箓、咒语化解太岁、煞星等厄难的完整流程,为信众消解灾障提供仪式依据;《请师科》聚焦 “恭请师真”,详细列明请神疏文的格式、焚香礼拜的位次,以及迎请高功法师主持仪式的仪轨,是科仪得以合规开展的 “基础章法”;《济将科》则侧重 “济度神将”,包含供奉官将的酒文范式、谢神送驾的礼仪细节,体现道教 “召之即来,礼送如仪” 的神明观;而《召将科》作为全书核心,更是汇集了道教重要神将的召请秘法,堪称 “神将召请大全”。



在《召将科》中,不仅系统记载辛天君、张使者、马帅将、玄坛将、太岁殷元帅等多位道教重要神将的召请咒语与符箓形制,更详解每位神将的职能分工 —— 辛天君主掌驱邪破煞,张使者负责传递疏文,马帅将专司镇坛护场,玄坛将(赵公明)主管招财纳福,太岁殷元帅则专司化解太岁厄难。书中对 “召将” 流程的记载尤为细致,从设坛摆供的方位要求,到念诵召将咒的语速节奏,再到高功法师 “答应”(回应神明)的话术规范,每一步都有明确指引,让千年古法科仪可考、可学、可实操。



此外,书中还收录 “官将酒文”“帅派” 等稀缺内容:“官将酒文” 是供奉神将时的祝祷文本,辞藻典雅且饱含敬意,体现 “以酒为媒,沟通神明” 的道教礼仪;“帅派” 则记载不同神将体系的派系渊源与协作规则,为研究道教神将谱系提供关键线索。而明罗大帝的相关仪轨记载,更填补了部分道教科仪典籍中高阶神明祭祀流程的空白。

90 页的篇幅虽精,却字字珠玑。无论是道教研究者探寻科仪文化源流,还是道教从业者学习古法召将仪式,亦或是传统文化爱好者收藏珍稀道教科仪文本,这部《解赦召将请师济将科》都堪称不可多得的佳品,让尘封的道教仪式智慧在当代得以传承与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