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1年正月,洛阳南宫正在举行一场盛大的封王仪式。刘邦望着跪在面前的长子刘肥,眼神复杂。这个在他最微贱时出生的儿子,如今已经长大成人。然而在立太子时,他选择了吕后所生的刘盈。
"封刘肥为齐王,建都临淄,统辖七十三城!"诏令传出,满朝哗然。这是汉初最大的封国,凡是能说齐地方言的百姓,都归属齐王管辖。
一、微贱时的爱情结晶故事要从二十多年前的沛县说起。那时刘邦还是个泗水亭长,整日游手好闲,却颇得妇人欢心。曹氏是当地有名的寡妇,在丰邑经营着一间酒肆。她不像其他女子般拘谨,反而带着几分江湖儿女的洒脱。
"刘季,你又欠酒钱了!"曹氏插着腰,假装生气地瞪着眼前的无赖亭长。
刘邦嬉皮笑脸地凑近:"欠钱不怕,我把自己抵押给你可好?"
这段露水姻缘的结果,就是刘肥的降生。作为私生子,刘肥从小在酒肆后院长大,见惯了各色人等。曹氏从未隐瞒他的身世,但也教导他:"你父亲非池中之物,将来必有大出息。"
果然,秦末天下大乱,刘邦斩白蛇起义。等到再次相见时,刘邦已经是汉王。望着已经十几岁的儿子,刘邦心中涌起一股愧疚。他摸着刘肥的头说:"这些年来,苦了你们母子了。"
二、最大的封国最深的愧疚汉朝建立后,皇位继承问题摆在面前。按理说,刘肥作为长子并非没有机会。但吕后的强势,以及刘盈的嫡子身份,都让刘邦不得不做出选择。
"陛下,齐地富庶,何不封给大皇子?"萧何看出了刘邦的为难。
张良也进言:"齐地东有琅琊、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渤海之利,封给大皇子最合适不过。"
这既是对长子的补偿,也是对吕后势力的制衡。刘邦将最富庶的七十三城封给刘肥,让齐国成为汉初最强大的诸侯国。
临行前,刘邦特意召见刘肥:"齐地自古多豪杰,你去之后,当以柔克刚。"
他又赐给刘肥一位老谋深算的相国——曹参。这个安排意味深长:既是要曹参辅佐刘肥治理齐国,也是要监视这个可能威胁皇权的长子。
刘肥很懂得审时度势。在齐国的日子里,他恪守臣节,每年按时朝贡,从不过问朝政。他重用曹参,将政务全权委托,自己则过着半隐居的生活。这种低调的姿态,让他在刘邦在位期间得以平安无事。
三、吕后的杀机与献城求生公元前195年,刘邦驾崩,刘盈继位,吕后掌握大权。这对刘肥来说,是噩梦的开始。
公元前193年,刘肥入朝。未央宫内,吕后设宴款待。酒过三巡,刘盈见兄长拘谨,特意让他坐在上座,以示兄弟情深。
"齐王似乎与皇帝很亲近啊。"吕后冷笑着对心腹宦官张卿说。
她命人斟上两杯酒,在其中一杯下了鸩毒。
宴席间,吕后突然变得和颜悦色:"齐王难得入朝,今日定要尽兴。"
她示意侍从将毒酒端到刘肥面前。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刘盈突然起身,端起另一杯酒要与兄长共饮。吕后大惊失色,急忙打翻刘盈手中的酒杯。这个举动让刘肥瞬间明白了一切。
回到住处,刘肥吓得魂不附体。随行的内史献计:"太后只生有皇上和鲁元公主。如今大王拥有七十多座城池,而鲁元公主只有几座食邑。若大王能献出一个郡给公主作汤沐邑,太后必定欢喜。"
次日,刘肥立即上表,不仅献出城阳郡,还尊鲁元公主为齐国王太后。这个近乎屈辱的举动,却正中吕后下怀。
"算他识相。"吕后满意地笑了,终于放刘肥返回封地。
四、早逝的齐王与显赫的后裔逃过一劫的刘肥回到齐国后,终日生活在恐惧中。他纵情酒色,不过问政事,只想用这种自污的方式向吕后表明心迹。这样的生活很快掏空了他的身体。
公元前189年,刘肥在忧惧中去世,谥号"悼惠王"。这个"悼"字,既是对他早逝的哀悼,也暗含对他一生遭遇的同情。
然而刘肥的故事并未结束。他的子孙在汉初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刘襄继承王位,是为齐哀王。他在吕后死后率先起兵,差点问鼎皇位。若非周勃、陈平等老臣担心外戚势力坐大,皇位很可能就落入齐王一系。
刘章被封为朱虚侯,勇武过人。在吕后宴会上,他借酒令斩杀吕氏族人,震慑满朝。后来在铲除诸吕的行动中立下大功。
刘兴居初封东牟侯,后封济北王。虽然在平定诸吕之变中有功,但因不满封赏而起兵,最终兵败自杀。
最值得一提的是刘肥的孙子刘襄之子刘则。在他死后,因无子嗣,文帝将齐国一分为七:齐、城阳、济北、济南、淄川、胶西、胶东。这些封国的王子王孙开枝散叶,成为汉代重要的政治力量。
其中,城阳王刘章的后裔更是名人辈出。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就自称是长沙定王刘发的后代,而刘发正是汉景帝之子。虽然与刘肥一系并非直系,但同属刘邦后裔。
五、命运背后的历史密码刘肥的一生,折射出汉初政治的诸多特点:
作为私生子,他的遭遇反映了古代宗法制度的残酷。尽管得到父亲宠爱,却因出身无法继承大统。刘邦给他的封国,既是补偿,也是对他潜在威胁的流放。
他与吕后的恩怨,展现了外戚与宗室之间的权力博弈。吕后对刘肥的迫害,不仅是个人恩怨,更是为了确保自己儿子的皇位稳固。而刘肥的隐忍求生,则体现了在强权面前的生存智慧。
他的子孙在政治舞台上的活跃,说明了汉代诸侯王势力的强大。从文帝到景帝,中央政权与诸侯王的矛盾始终是政治主线,最终在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得以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刘肥及其后裔对文化发展的贡献。齐国自战国以来就是文化中心,刘肥到任后延续了这一传统。他的后代中不乏文学之士,对汉代文化的繁荣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