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僵尸先生》超支200%差点赔哭嘉禾!38年后才懂,有些坚持,能改写一个类型

1985年的香港电影圈,嘉禾老板何冠昌盯着账本拍桌子——投资450万的《僵尸先生》,成本飙到850万!按预估票房600万

1985年的香港电影圈,嘉禾老板何冠昌盯着账本拍桌子——投资450万的《僵尸先生》,成本飙到850万!按预估票房600万算,要亏250万。1985年的250万港币,相当于现在的2.5亿。这位管了一辈子投资的“财务鬼才”,气得直念叨:“洪金宝拍片没数!”

谁能想到,这部“必亏片”后来成了香港影史里程碑,更掀起整个华语影坛的“僵尸热”。拍摄现场:120天磨出“超支黑洞”,洪家班拼到脱层皮

《僵尸先生》的“烧钱”,从开机就埋下了。

洪金宝的宝禾公司和嘉禾合作,本想拍部中等成本的灵幻片。预算450万里,演员片酬150万,特效100万,剩下是场地道具。但开拍后,各种“意外”接踵而至:

新界外景挖坟墓,为了真实感,剧组真挖了十几个土坑,搭上腐木、符咒,光布景就多花20万;元华演的僵尸要“弹跳出场”,穿厚重的棉袄绑钢丝,拍一次摔得腰都直不起来,一条镜头反复拍30多次,胶片和人工费翻倍;最费钱的是化妆——林正英的“一字眉道士”造型,化妆师每天早起花4小时抹绿颜料、戴假牙,演员得全程站着不动,稍有晃动就得重化。

台湾湖口老街搭的明清街景更夸张:工人用木板钉出两层小楼,狭窄巷子里演员要边跑边躲“僵尸”,灯光师举着灯追影子,光是搭景就超支30万。

120天的拍摄,演员们从早7点熬到晚7点,林正英脸上贴的塑料膜几小时不揭,吃饭都得用手扒拉;钱小豪练后空翻,线吊特技藏不好喷漆,身上全是黑印;为了省特效费,真蛇都上了镜头,拍完直接煮了汤……

洪金宝后来回忆:“每天收工看账单,心都在滴血。”他预估至少亏200万,何冠昌更直接放话:“再超支,宝禾明年别想跟嘉禾合作!”台湾观众用脚投票,排片从“冷门”到“爆满”,救回一部经典

带着“必亏”标签,《僵尸先生》先去了台湾试水。9月28日上映时,片名改成《暂时停止呼吸》,台北影院起初只排了两场。

谁也没想到,观众被预告片里的“道士斗僵尸”“糯米治尸毒”勾住了魂。街头巷尾全是讨论:“那个跳尸的元华太逗了!”“林正英的桃木剑能辟邪不?”影院经理连夜加场,售票窗口排起长队,连演三个月场场爆满。

台湾票房报出2079万新台币(约合500万港币),直接把亏损缺口填了一半。何冠昌接到消息,气也消了大半:“看来这片子,有点东西。”香港逆袭成“票房黑马”

11月7日,《僵尸先生》登陆香港。街头海报印着林正英的“一字眉”,电台循环播主题曲《鬼新娘》,观众挤爆戏院。

那会儿香港影坛正卷得厉害:洪金宝自己的《福星高照》、成龙的《警察故事》同期上映。《僵尸先生》靠“搞笑+惊悚+民俗”杀出血路——观众笑前仰后合(钱小豪和许冠英的“文弱道士”组合),又为林正英画符念咒的仪式感紧张,打戏更是拳拳到肉。

最终票房冲破2000万港币,远超预期。何冠昌翻着账单笑:“这小子,亏是亏不了了。”38年后再看:它不止是一部电影,改写了华语类型片史

《僵尸先生》的成功,像一颗石子扔进湖面,涟漪波及整个行业:

类型片开宗立派:把道教符咒、民间传说融进惊悚片,“僵尸跳尸”“糯米治尸”成了标配,后来《僵尸家族》《倩女幽魂II》都抄它,但再没超越。

林正英成“道长专业户”:他的一字眉、道袍、桃木剑成了符号,连《魔警》《倩女幽魂II》都请他客串,影迷说“没林正英的僵尸片,少了魂”。

文化输出到海外:东南亚华人看符咒亲切,日本更疯——出了NES游戏《Reigen Doushi》,桌游、漫画全跟进;英剧《Vampire Expert》原定拍续集,结果林正英肝癌离世,成了遗憾。

它还拿了香港金像奖13项提名,最佳音乐奖,至今在“香港电影100部必看”里排第77。

现在再看当年的“超支风波”,何冠昌的愤怒、洪金宝的坚持,都成了传奇的注脚。有时候,电影的魅力就在于——你以为它会是个“赔钱货”,结果它却点燃了一个类型,惊艳了整个时代。

你看过《僵尸先生》吗?印象最深的是林正英画符,还是元华的僵尸跳?评论区聊聊你的“僵尸片记忆”~(本文素材源自公开报道及幕后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