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工程这么多年,我对“卫生间”这件事格外在意。听起来似乎不上台面,但它确实关系到一个项目的品质与管理水平。
无论是家里的装修、项目的卫生间设计,还是工地上临时板房的厕所,这个小小的空间做得是否用心,直接影响到在这里工作的每一个人的心情。
说句实在话,卫生间是刚需,无论你身处哪里。
我这一代人更懂这种“刚需”的意义,不像如今的高铁那么体面、宽敞。以前春运坐绿皮车,车厢过道挤得水泄不通,去趟厕所得像硬闯关一样,一路推推搡搡,好不容易挤进去,再挤出来,那种体验可想而知。
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小项目部,当时能感受到“痛快如厕”是一种奢望。大家都聚在板房里,早起抢厕所,工地上又是旱厕,跟着农民工一起用,脏乱差不用多说,每次想找个干净点的厕所,得走十几分钟路。
现在回想那段日子,都觉得隐隐不舒服,所以工地一般很难留住女生。
后来转到大项目部,条件算“质的飞跃”。虽然还是活动板房,但蹲位至少配了隔板,起码有点私密空间,比“大通间”文明太多。那些年看网络小说的时光,多是蹲在卫生间里度过的,要是没隔板,那场面真是尴尬。
说到标准化,恒大工程部当年做得确实很到位。公司都有统一的临时板房布置图,一套照着做就行。
一般坐北朝南,像个四合院:中轴线上是项目管理人员办公室,进门左侧是厨房和餐厅,旁边就是厕所;右侧则是监理与分包区,院子里可以停车。走过这么多项目部,这套布局确实实用、科学、接地气。
后来接触到项目设计以后,我对“卫生间”的要求更严格。设计尽量开窗通风;排气扇多设;蹲位不能有台阶、上下水要布好、拖把池与储物间不能省;洁具选靠谱品牌;残疾人卫生间该配就配。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往往决定一个卫生间是“能用”还是“好用”。项目因为卫生间被客户投诉,那都是常有的事。
以前听一位大人物,说过一句特别有道理的话:“视察项目,只看一个地方---卫生间。厕所做得好,这个项目就不会差。”
这个角度非常硬核,因为保洁可以提前做,但洁具坏了、水管漏水、坑位不够、布局反人性等,这些谁都装不出来。卫生间本身的质量,就是项目管理水平的真实写照。
其实不光工程项目如此,家装卫生间更是应该下足功夫。
比如,卫生间门正对厨房或入户门,体验瞬间拉低;装修时盯着墙地砖对缝、空间利用合理化、壁龛怎么放、马桶冲力够不够、地漏排水快不快、闭水有没有做好……这些细节越抓得准,未来的居住体验越爽。
很多人愿意在装饰上花费,却不愿在卫生间上多投入。其实要反过来想,卫生间是每天都会用到的空间,是项目品质与家居体验的真实镜子。
一个好卫生间,能增加幸福感。一个烂卫生间,能每天毁心情。工程项目也是同理,若连卫生间都做不好,这个项目很难好到哪里去。
我的味:dichanjias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