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聊一聊明朝铸币

关于明朝铸币的描述:明朝共计十六帝,十个年号铸了钱。洪武通宝补大中,大明宝钞兼并行。永乐通宝贸易币,一眼便识日与越。洪熙

关于明朝铸币的描述:

明朝共计十六帝,十个年号铸了钱。洪武通宝补大中,大明宝钞兼并行。永乐通宝贸易币,一眼便识日与越。洪熙通宝存争议,只有文献难见钱。宣德通宝“车工背”,“省一宣德”传世稀。弘治铸局十三处,版多量上有伪钱。嘉靖通宝制五等,斜正立靖两类钱。隆庆通宝存世稀,金背火漆制币精。太昌一月殉了命,天启补铸泰昌钱。崇祯通宝四币制,版别繁杂阔缘多。

明朝历史: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初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中期由盛转衰,后国势复振,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覆灭。

明朝货币的基本情况:明朝历经十六帝,共铸十个年号钱。因避讳皇帝朱元璋的'元'字,只铸通宝钱,分别为:早期铸:洪武、永乐、宣德中期铸:弘治、嘉靖、隆庆晚期铸:万历,泰昌、天启、祟祯明朝前期钱币版别简单,后期以万历、天启开始复杂起来,崇祯钱成为中国古代钱币中最复杂的一种。⭕️明初铸币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其时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太祖朱元璋(洪武通宝)始铸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由京城工部宝源局及各省宝泉局铸行,并由工部主管铸钱。明朝为避太祖名讳及元朝国号,所铸钱币均用通宝钱文,仍继大中钱式,行五等钱。后期改为记重系列。背文有京、北平、鄂、浙、济、桂、福、豫、广等九种。

成祖祖朱棣(永乐通宝)始铸于明成祖永乐六年(1408),多用于对外贸易,整体铸造精美,版式较统一,上海博物馆藏有一品背三钱,待考。日本、越南也曾铸造过大量永乐通宝用于国内外交易,版别变化较多。另日本还有金银永乐钱存世,分铸造与打制两种。

宣宗朱瞻基(宣德通宝)大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年)开铸“宣德通宝”,约铸行十万贯左右(约1亿枚),钱体厚重,版式较统一,全部为素背平钱。宣德通宝字迹没有永乐朝那样的刚毅,更多了一些仁宣之治太平江山的雍容。

⭕️明中期铸币经土木之变王朝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国势复振。孝宗朱祐樘(弘治通宝)弘治通宝版式为小平钱,直径24~26mm,存世弘治通宝均为光背。另有大字光背版式,比较少见;传世品有一枚当十大钱,可能是试铸样钱。弘治通宝因含锡过多而质地不佳,流传于今多数漆黑漫晦。

世宗朱厚熜(嘉靖通宝)始铸于明世宗嘉靖六年(1527),多见小平,另有北京宝源局铸二钱、三钱、五钱、十一两记重大钱,均稀见。从嘉靖起,中国钱币的材质逐渐由锌黄铜取代了锡青铜。

穆宗朱载垕(隆庆通宝)始于明穆宗隆庆四年(1570),均为小平钱,版式较统一。隆庆时期两京仅铸两万贯,存世较少见。隆庆钱铜质精纯,整体铸工精美。当今传世甚少,制作精美属明代稀有泉品之一,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此外,有人提出隆庆通宝仅用于当时发官俸之用。

⭕️明晚期铸币明晚期历经万历怠政、东林党争、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明朝覆灭。神宗朱翊钧(万历通宝)始铸于明神宗万历四年(1576)。万历年间纸钞流通不畅,改铜钱,并增加铸钱局,故整体数量明显增多,铸造相对精良,版式丰富。

光宗朱常洛(泰昌通宝)铸于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泰昌为明光宗年号,但光宗仅在位一个月,未及铸钱,其子熹宗继位后于天启元年补铸其父年号泰昌钱,整体铸量较少。自泰昌至崇祯,出现钱文戏配的所谓割裂钱,如天启泰昌、天天天天、祯祯祯祯等。

熹宗朱由校(天启通宝)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始铸,版式多样。天启二年(1622)起铸大钱,天启五年(1625)两京停铸大钱,次年(1626)全部停铸大钱。

思宗朱由检(崇祯通宝)明思宗崇祯年间(1628-1644)铸,明末国库空虚,军用不继,铸币呈现出品种复杂、形制不一等特点。张林杰编著的《崇祯通宝钱谱》收录有259种。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明朝最后一位帝王 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明朝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