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难怪金庸让虚竹绝了后,儿时只见他的好,长大才看透他和梦姑的坏

金庸的小说总会给人一种“看似漫不经心,却总能自圆其说”之感。具体该如何理解呢?很简单,就拿《倚天屠龙记》举例,故事的前十

金庸的小说总会给人一种“看似漫不经心,却总能自圆其说”之感。

具体该如何理解呢?很简单,就拿《倚天屠龙记》举例,故事的前十回,你难免会几次被金庸气得想要弃书,毕竟那些故事就好似是“想一出,是一出”一般,看似主角的郭襄、俞岱岩、张翠山,不是死了就是残了,前十回看了个寂寞,后来才知道,张无忌是主角。

而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汉人少年带着蒙古姑娘归隐大漠,正好与当年汉人少年背弃蒙古少女华筝呼应,三部曲首尾呼应,有始有终,当真是妙。

(郭靖、郭破虏剧照)

类似情况的,还有《天龙八部》中的虚竹,这位主角也好似是金庸灵机一动临时加入故事的,毕竟金庸不仅没写他的结局,甚至还让他绝了后,这事儿又该如何解释?

一、大侠的后人

其实金庸的故事中有不少大侠或者主角都是有后人的。

比如《神雕侠侣》中就提到了郭靖的三个儿女,郭芙、郭襄以及郭破虏,尽管他们在书中都不是什么靠谱的存在,至少那对姐妹花是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核心人物,郭破虏后来也成了屠龙刀的保管者。

而《倚天屠龙记》中则提到了杨过的后人,也就是那黄衫女子,不论她是杨过的女儿还是孙女,那都无关紧要,至少她出现的那一刻,是足以勾起读者对前作《神雕侠侣》的种种回忆的。

(黄衫女剧照)

还有同为《天龙八部》一书主角的段誉,原著末尾就提到他后来生下一子名为段正兴,金庸强调这一句的意思很明显,正是为了让段誉的命运与其历史原型段和誉一致,也就是说,后来的“南帝”段智兴就是他的孙子。

那萧峰死了就不谈了,可虚竹尚存于世,金庸为何没给虚竹也编一个后人,毕竟以虚竹的武功造诣,加上他的武林地位来看,但凡他有后人,也绝不可能是默默无名之辈。

二、武林至尊

后来的虚竹有多强?

其实放眼整个武林,除了藏身于少林寺中的扫地僧之外,怕是没有第二个人能够与他相提并论了。

毕竟当年的高手们不是老了,就是死了,还有退隐的,年轻一辈中,唯一有可能超越虚竹的,也就是他的义弟段誉了,可段誉是个不爱习武之人,后来是否能把那六脉神剑修炼明白都是个问题,他只痴迷于与那些好妹妹嬉戏,武功水平怕是停滞不前了。

因此后来的天下第一,无疑就是虚竹了。

(虚竹剧照)

加上虚竹不仅掌控着灵鹫宫势力,那三十六洞、七十二岛的人更是不似从前那般痛恨灵鹫宫主了,他们不再受制于生死符,而是诚心认可虚竹这位主人。

还有丁春秋那些星宿派的弟子也在少室山大战之后投奔了虚竹。

可以说无论是个人武功,还是麾下统领的势力,虚竹都是无人可比的。

而他与梦姑又十分恩爱,二人会生儿育女,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既然如此,后世武林中为何不见有人提到虚竹的后人?

多数人可能不知道,金庸在新修版小说中打通了各部作品之间的壁垒,比如《射雕英雄传》中就提到了虚竹代替萧峰传承丐帮神功的事迹。

连别派的武功,他都传承了下去,却没给自己传宗接代,这事儿怎么说也说不过去。

有人可能要说了,续写这些传奇人物后人的故事,难免有炒冷饭之嫌,其实不然,这些角色的后人不一定要是主角,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配角,像黄衫女那样,也无妨。

金庸不愿交代虚竹是否有后人,或许只有一个原因,即便他是创作出虚竹这个角色的人,也不认可虚竹的行为,他觉得虚竹不配有后人。

三、虚竹与梦姑

虚竹为何不配?

严格来说,是虚竹和梦姑都不配。

有人说“少不读水浒”,那是因为不同的年龄段读《水浒传》难免会有截然不同的感悟。

少年时读《水浒传》,看到的多半是梁山好汉的快意恩仇,然而长大后再读《水浒传》,却不免发现这些所谓的“好汉”根本不是好人,别说处理不平之事了,他们中的大多数本身就是制造不平之事的人。

而虚竹这个角色,也是有时代滤镜的,只有少年时的我们,才会觉得他单纯正直,但凡以成年人的视角去看,这个角色就面目全非了。

虚竹初登场时,确实是个老实巴交的小和尚,他闯荡江湖,继承神功的经历都是意外中的意外,他原本只想当个平平无奇的小和尚。

可到了他遇上天山童姥之后,一切都变了。

(梦姑剧照)

在童姥的唆使下,他接连做出破戒之举,可以说他并没有经受住考验,尤其是他与梦姑的那点事,根本谈不上梦幻。

如果你不理解虚竹和梦姑的行为有多卑劣,不妨看看他那义弟段誉当初是如何对待木婉清的,哪怕中了阴阳合欢散,段誉也能保持理智,始终没有做出越界之举。

而虚竹和梦姑不同,他们是表面矜持,内心放荡。

比如这段对话,就把他们二人的心思说破了。

只道是:“只听那少女又柔声道:‘平日我一听到陌生男人的声音也要害羞,怎么一到了这地方,我便……好哥哥,你到底是谁?’虚竹失魂落魄地道:‘我……我是……’要说‘我是一个小和尚’,这句话却说不出口。那少女伸手按住了他嘴,低声道:‘你别跟我说,我……我心里害怕。’”

你看,虚竹没打算说出真相,梦姑也没打算了解真相。

可站在旁观者的视角来看,梦姑的做法哪像是正经人家的女子所为?而虚竹那更不用说,完全就是趁人之危,说他是采花贼,都不为过。

但凡他们不是主角,读者只怕是无法接受这样的设定的。

(虚竹、梦姑剧照)

这即是问题所在了,读者对虚竹和梦姑的好感,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好,而是因为他们被赋予了“主角”的身份。

所以单单以实际所作所为来看,这样的两个人,不配有后人,金庸让他们绝了后,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