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王昌龄:一顿酒,送走了孟浩然;一首诗,送走了辛渐

文/枫见月我的名字,叫王昌龄,字少伯,一个落拓的边塞诗人。本家蓝田下,非为渔弋故。无何困躬耕,且欲驰永路。因族内排行老大

文/枫见月

我的名字,叫王昌龄,字少伯,一个落拓的边塞诗人。

本家蓝田下,非为渔弋故。

无何困躬耕,且欲驰永路。

因族内排行老大,大家都叫我“王大”。

原本,吾家郡望太原,出名门,跟王之涣、王维两兄弟同宗,亦很熟。

只是,到了我这一代,家道已经中落,不得不迁居京兆,居乡里,以躬耕自给。

家父早逝,母亲含辛茹苦,我便早早成家,以尽孝道。

闲暇时,读书习剑,期待有一天能博取功名,再次光耀门楣。

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

青槐夹两道,白马如流星。

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

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家母知我有志,遂在我二十三岁时,跟我说:去外面看看吧,好男儿当走四方。

我含泪拜别母亲,殷殷叮嘱内子,一定要照顾好家。内子贤惠,笑着说“放心吧、放心吧”,只是在我转身那一刻,她还是红了眼圈。

在唐人眼中,嵩山是文化圣地,大多数学子入仕之前,都会来这里交游,或拜师学艺。

在这里,我苦学三载,随后仗剑去国,西上长安。寒门子弟,难以谋仕,数封拜帖被拒后,我有了从戎之心,遂赴河陇、出玉门,直奔塞外。

第一次看见塞北的荒滩戈壁,我写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入了军营,目睹如云的战阵,又写下: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三年戎马生涯,让我得到了许多历练。

然此间玄宗帝封禅泰山,正值大唐盛世,万邦来朝,西北无战事,我也没有得到特别好的机会。

因此,在友人的劝说下,我返归蓝田。途中夜宿扶风,招待我的老者,是一位退伍的老兵,他十五岁便从了军,经历了许多恶战,三十万兵马,只有他一人活着回到长安。

随后,他又向我展示了昔日里,身上留下的疤痕。

见我因未建寸功而闷闷不乐,老者劝我说,你生在这样一个好时代,当值得庆幸,应努力博取功名,永远没有仗打,才是你们读书人该做的事。

这些话,让我受益匪浅,故作《代扶风主人答》:

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

连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

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乾。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

回到家后,我继续苦读,并与崔国辅等人交游,为第二年的科举做准备。

开元十五年,即公元727年,我试礼部常科,登进士第,释褐为授秘书省校书郎。

两年后,张九龄除秘书监,兼集贤院学士,对我多有提点。

公元731年,我试博学宏词科,铨选后授汜水县尉,但我并未赴任,继续留秘书省。

转眼,又过了三年,我再试博学宏词科,以第一名的成绩取用,除江宁丞。赴任前,与王之涣、高适畅饮,留“旗亭画壁”之美谈。

公元737年,李林甫弄权,张九龄被罢相,贬为荆州长史,当时满朝文武皆默,不曾有人敢替张公出头。我作诗大骂李林甫是奸臣:

奸雄乃得志,遂使群心摇。

赤风荡中原,烈火无遗巢。

一人计不用,万里空萧条。

因此第二年,我获罪岭南,仕途跌入低谷。孟浩然得知消息后,有诗寄赠:

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

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节选)

未几,武惠妃拉拢李林甫,指使驸马都尉杨洄诬奏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谋反,

玄宗大怒,废太子后,又将三位皇子全部赐死。

此时的大唐,已经江河日下,不复往昔。

公元739年,玄宗帝加尊号,恩赦谪官,我得以北还,故有诗赠张九龄,希望他能安心:邑西有路缘石壁,我欲从之卧穹嵌。

翌年,我返归长安选官,一路走得很慢,对仕途早已失去热情。因此入秋后,才辗转来到江陵,偶遇李白,有诗相赠: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随后过襄阳,听闻孟浩然此前得了一场大病,顺道前去探望。

我与孟浩然,已是多年未见,他沽来美酒,又置办了生鲜,与我畅饮。逗留数日后,我离开,至洛阳时才听说,这顿酒喝完之后,孟夫子旧疾复发,竟然辞世而去。

我内心又愧疚又悲痛,因此在洛阳滞留半年,与綦毋潜、李颀等人终日醉饮,被指“不护细行”。

公元741年,我再次来到长安,选官后依旧任江宁丞,赴任时,小兄弟岑参有诗相送:

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

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

到任后,我疏于政务,置琉璃堂,潜心属文写诗,广交好友,还置办了学堂,传授作诗之法。

翌年,好友辛渐要去洛阳,计划由润州乘船,取道扬州,我特意赶来相送,并在芙蓉楼设下酒宴,为其饯行。作《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公元744年,我来长安述职,时王维也在,曾同游青龙寺,有诗酬唱。

吏部考核后,我未得迁升,依旧任江宁丞。

公元748年,我遭到排挤,愿谪龙标,李白听闻消息后,有诗相慰: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时间兜兜转转,这一年我已经五十一岁,入知命之年,因此过长陵时,感怀于故交零落,作《长歌行》一首:

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

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

此时,王之涣、孟浩然、张九龄皆已过世。回望半生走过的路,已无他求,升官也好,贬官也罢,只希望能有个安生日子。

我与母亲、妻子一同赴任,道路漫长,却很轻松。

龙标虽然地处偏远,但民风纯朴,听说我要来,当地人都很开心,亲切地称呼我为“王状元”。猜想,是因为我制科得第一的缘故。

因心中已无庙堂之志,反而让我更加坦然,带领民众一起开垦荒田,兴修水利,又创办学堂,一时欣欣向荣之景。

他们都很热情,常邀请我野宴,载歌载舞,听我吟诗,因此我写下了那首《龙标野宴》: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因为心情好,我的诗风也不再是边塞那般寒苦悲壮。某一日风和日丽,与友人信步郊野,见酋长的女儿阿朵正在池中采莲,故作《采莲曲》一首: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一晃我来龙标已经七年。

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反,安史之乱爆发,战火很快席卷中原。陪母亲和妻子过完新年后,我提刀上马,打算去前线,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虽然这一年,我已经五十九岁了。

一路上,见许多学子都在纷纷南逃,百姓流离失所,内心悲痛不已。大唐盛世,怎么就成了今天这般模样?

行至濠州,刺史闾丘晓设宴款待,席间请我点评他的诗作。

此时长安已经失守,他却拥兵不出,大行宴乐,遂遭我呵斥。闾丘晓心胸狭隘,又因天下乱,法度失衡,便派人截住了我的去路,痛下杀手。

而我,就以这样窝囊的方式,走完自己潦草的一生。

我死后不久,张镐命闾丘晓援救睢阳,时睢阳已经被围十个月,危在旦夕。可闾丘晓依旧不肯发兵。

等张镐和高适率大军赶到时,睢阳已经失陷,因此张镐怒斩闾丘晓。

闾丘晓求饶,理由是家中还有年迈的老母亲需要赡养。

张镐怒喝,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

高适在听到这句话后,潸然泪下,上一次我们见面,还是在旗亭痛饮,一晃就是二十几年。

罢了、罢了,这岁月匆忙,我用一顿酒送走了挚友孟浩然,又用一首诗送别辛渐,如今是该轮到我,向这个世界告别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江湖路远,迎来送往是常有的事,幸好,我还有笔下的诗。也很欣慰,你们称我为七绝圣手、诗家夫子。

评论列表

往事随风
往事随风 4
2025-11-04 15:55
王昌龄算是把盛唐诗人都认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