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实验小学和实验中学,是赣榆公立学校的扛把子。
由于城市发展以及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向往等原因,这两所学校学位日益饱和。面对激增的入学压力,两所学校不得不增加供应。
又因为它们位于老城中心位置,没有多余的空地可扩大学校规模。摆在领导们面前的最优办法,就是:
建新校区。
于是,距离赣榆实验小学和实验中学2公里多的赣榆实验中学义塘路校区,应运而出。它和实验中学本部,共同形成双校区集团办学模式。
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该学校涵盖幼儿园、小学和初中,10轨30班。占地面积约9.5万平方米,计划投资约7亿元,于2022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从硬件设施上看,赣榆实验中学义塘路校区是整个赣榆规格和档次最高的存在。软性支持方面,要求校长在义塘路校区坐镇办公,并从本部派部分教师参与教学工作。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换学校改学区,关乎众多家庭的切身利益,怎么让家长和学生愿意来此就读,才是真正的大事儿。
赣榆的领导们应该是看过网上其他地方的相关新闻,他们要求学校妥善和谨慎处理:
严防冲击社会稳定的事件发生。
什么是冲击社会稳定的事件,大家心里有数就行。
作为家长和学生,大家对优质教育有需求,对学校配套有需求,对节约时间也有需求,满足这些需求需要家长、学校和相关部门一起努力,而不是一起鸡贼。
这中间的许多工作也只能由学校和领导们推动,并每一个学生和家长都有时间和能力去弄明白“为你好”的界限。
所以得麻烦学校和领导们坐下来,把应急方案协商好,过渡方案谈清楚,这样既能满足大家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又能缓解入学压力。俗话说得好,大佬们各让一小步,群众素质提高一大坨。
这里面的道理王司徒早就劝过诸葛亮:
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学校建好了,总不能闲置着。为了最小可能激发民怨,赣榆领导们先是做好调查问卷,探探家长们口信。
接着启动两手抓动作。一手抓宣传,官方在2022年初便持续跟进和报道,赣榆实验中学义塘路校区的建设进度以及学校风貌,让大家切身感受学校在硬件方面的「突破」。
另一只手,做好2022年过渡方案。针对实验学校的小学部,实验学校充分尊重家长们的意愿,允许自愿选择校区。
七年级统一搬至义塘路校区就读。为了缓解本部家长们的情绪和意见,学校统一配置了校车进行接送。精准计算好车程时间告知家长们,而且:
免费接送。
2023年,赣榆实验学校正式启动学区划分。以东关路为界,东面为实验学校本部,西面则是义塘路校区。
虽然这一过程不能惠及到所有家长们利益,但领导们给予家长们自由选择的空间和时间,一会儿是为民服务精神,一会儿又是谆谆善诱大家:
打造柔性管理。
灵活的解决方案到底是什么样子,有温度又是什么样子,海州你晓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