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考雅思这事儿,我现在回想起来还有点恍惚。作为一个英语基础不算特别扎实的2+2项目学生,我当时只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备考,那心里肯定挺没底的,毕竟平时连英文剧都要靠字幕续命。所以,我特别自觉地决定:报班!必须报班!

选机构的过程倒是挺随性的。当时我在网上刷各种备考攻略,顺手就领了好几家机构的免费资料包。暴躁鸭也是其中之一。
其实我最怕的就是遇到那种只会打鸡血、或者冷冰冰讲课的老师。我自己需要的是耐心、细致,能引导我慢慢找到节奏的老师。试听课的时候,老师讲口语题型,不是直接甩模板,而是先带我们分析题目背后的意图,再一点点教我们组织思路。
刚开始练口语的时候我真的在背答案,像念经一样,自己听着都尴尬。后来老师一直强调:“你要把考官当成刚认识的国外朋友,聊天嘛,哪有全程背稿的对吧”这句话点醒了我。我开始试着用更自然的方式表达,哪怕语法简单点、词汇普通点,但至少那是我在说话。这种转变让我在真正考试时放松了很多,甚至还能带点笑容(虽然内心慌得一批)。

写作是我另一大痛点。一开始我可太天真了,光看不练,以为多读几篇范文就能下笔如有神。结果第一次模考,字数没写够,逻辑还跑偏。后来辅导逼着我每周至少写两篇,交上去之后批改反馈特别详细。不是我吹,那些批注真的是字字珠玑,不止改错误,还会告诉我怎么展开论证、怎么衔接更自然。我其实没有完全跟完所有课,但课件我一页没落全看了,不同题型、不同话题的写作框架和关键词整理得清清楚楚,对我这种临时抱佛脚型选手太友好了!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备考时经常熬夜写作文的日子,一边啃苹果一边骂自己为什么拖到最后,真是又惨又好笑。

其实回过头看,雅思备考真的不像很多人说得那么玄乎。关键还是得自己动手练,光听不练真的会白给。机构能帮你的,是帮你少走弯路、有人陪跑、及时反馈,但迈腿的人还得是自己。
最后出分那天,我看到成绩单时简直想原地转圈,虽然分数不算惊天动地,但对我这个短期备考的学渣来说,已经心满意足了。说到底,雅思不过是一场考试,而你已经比昨天的自己更好了。这句话我现在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