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全国楼市迎来一波小阳春。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新房供应增加,房企推出特价房、购房补贴等促销组合拳。在政策利好推动下,多地成交量明显回升,武汉等城市销售面积同比增长超12%。记者走访发现,如今购房者更看重房屋品质,隔音效果、小区绿化都成为重点关注指标。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各地限购松绑、公积金政策优化,市场信心正在逐步修复。
最近这楼市啊,可算是有点热乎气了!这不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嘛,全国各地的新楼盘都跟赶集似的,看房的人一拨接一拨。我特意去北京五环外几个新楼盘转了转,好家伙,每个售楼处都挤满了人,从70多平的两居室到160多平的四居室,各种户型任君挑选。销售人员说,为了满足大家看房需求,他们天天都得加班到晚上九、十点。为啥突然这么热闹?说白了就是政策给力、房企让利。北京8月份出了新政后,9月份新房成交量就比去年同期涨了12.6%,环比更是猛增21.6%。这还不算,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也跟着发力,房企们使出了浑身解数:特价房、购房补贴、送装修...各种优惠看得人眼花缭乱。更关键的是,现在各地政府都在给楼市松绑。重庆、合肥、武汉等城市最近陆续出台了新政策,有的放宽了公积金贷款条件,有的直接给购房补贴,还有的悄悄放松了限购。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效果立竿见影。湖北那边数据显示,假期期间全省房子卖得比去年同时期多了12.9%,武汉、黄石这些地方涨得尤其明显。不过现在买房的人可精明了,不再是随便给个房子就买单。我在重庆和武汉的售楼处看到,大家看房都带着尺子,敲墙壁听隔音,还要问清楚小区绿化率多少。开发商也学聪明了,现在主推的都是'好房子',同一个户型还能根据家庭需求灵活改造。比如家里要添二胎的,可以把书房改成儿童房;老人要来同住的,又能把客厅隔出个卧室。业内人士说了,虽然现在市场在回暖,但购房者的信心还得慢慢修复。毕竟买房是大事,谁都不愿意草率决定。不过这个'金九银十'的开局确实不错,政策暖风加上房企诚意,让不少观望的人开始动心了。接下来这波行情能持续多久,咱们还得继续观察。
现在咱们来聊聊这些新政到底对普通老百姓有啥实际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刚需族,比如准备结婚的小年轻,或者家里添了二胎要换房的家庭。以前很多城市对公积金贷款卡得特别严,现在武汉、合肥这些地方把贷款额度提高了20%左右,相当于每个月能少还几百块月供。重庆那边更实在,直接给首套房补贴3万块,这钱够买全套家电了。不过大伙儿也得留个心眼,开发商搞的那些特价房,有些是楼层不好的,有些是户型有缺陷的。我有个朋友上个月在郑州买了套特价房,后来才发现是临街的,晚上睡觉都得戴耳塞。所以看房时一定要多跑几趟,白天晚上都去看看,下雨天也得去检查下漏水不漏水。再说说改善型购房的。现在很多城市放宽了二套房政策,比如南京允许卖掉旧房再买新房不算二套,这可帮了不少想换大房子的人。但要注意的是,虽然政策松动了,银行放贷反而更谨慎了。我表姐最近在苏州换房,征信报告上有个信用卡逾期记录,银行硬是让她多等了半个月。最近还有个新现象,就是“以旧换新”特别火。开发商帮你把老房子卖了当首付,这确实省心,但得算清楚账。有的开发商把新房价格抬高了再给你优惠,最后算下来还不如自己卖房划算。我在济南就见过这样的案例,同样的楼盘,参加以旧换新的单价要比正常购买每平米贵800块。对于租房的人来说,现在也不是坏事。北京最近推出了不少保障性租赁住房,位置都在地铁沿线,租金比市场价低两成。我同事在昌平租了套人才公寓,60平米一个月才3000块,同样的房子在市场上至少要3800。不过要提醒的是,别看现在政策利好就盲目跟风。买房终究要看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经济能力。特别是年轻人,别为了买房把全家积蓄都搭进去。我认识个小伙子,去年在杭州买了套房,现在月供占了他工资的70%,天天吃泡面,这日子过得就太累了。另外要注意政策时效性。很多补贴政策都是有期限的,比如广州的购房补贴就到今年年底。但也不用太着急,一般来说政策到期后还会有新政策接上,关键是找准自己的购房时机。说到时机,现在确实是看房的好时候。开发商年底要冲业绩,给的优惠实在,又能看到现房。不过签合同前一定要把各项费用问清楚,什么物业费、维修基金、车位管理费,别等到交房时才发现多出一大笔开销。最后给准备买房的朋友几个建议:第一,首付尽量多凑点,减少贷款压力;第二,选开发商要选大品牌的,至少交房有保障;第三,别光听销售忽悠,要多对比几个楼盘。记住,没有十全十美的房子,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房子。总之这波政策确实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但买房是人生大事,得量力而行。市场再怎么变,自己的钱袋子最要紧。接下来就要看这些政策能不能持续发力,让楼市真正健康稳定地发展。咱们普通老百姓啊,既要抓住机会,也要保持清醒,这才是明智的购房之道。
现在开发商们可真是遇到新课题了。以前房子好卖的时候,随便盖个楼都能被抢购一空,现在可不行了。老百姓对房子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好房子'的标准也在不断升级。先说户型设计吧。现在的购房者可不是好糊弄的,人家拿着户型图能研究半天。比如同样是三居室,得考虑动静分区合理不合理,客厅和卧室能不能互不干扰。家里有老人的,还得看看卫生间能不能做适老化改造。我认识的一个开发商朋友说,他们现在设计户型都得开好几次家庭座谈会,听听真实住户的需求。再说说建筑材料。以前可能用个普通涂料就完事了,现在不行。墙面得用环保涂料,地板得选无甲醛的,窗户要用隔音好的。有个购房者跟我说,他去看房专门带着分贝仪,就是要测测关窗后的噪音有多大。开发商要是不在这些细节上下功夫,房子还真不好卖。小区环境也是个重点。现在大家不仅要绿化率高,还要看植物的搭配合不合理。是不是四季都有景可观?有没有专门给小孩玩的游乐区?给老人活动的健身区?甚至还有人关心小区里种的树能不能引来小鸟。这些要求放在十年前,估计开发商听了都得愣住。配套设施更是不能马虎。以前有个超市、有个学校就差不多了,现在得考虑全龄段的需求。年轻人想要健身房和咖啡厅,宝妈们关心母婴室和儿童游乐场,老人家则看重社区医疗站和活动中心。有个开发商跟我说,他们现在做项目规划,光配套这一块就得反复修改好几轮。智能化也是个新课题。现在的购房者对智能家居的要求可高了,不仅要能手机控制灯光、空调,还要能远程看家,智能安防系统也得跟上。有个楼盘就因为智能系统做得特别到位,比其他同地段的房子每平米能多卖两千块。物业服务更是关键。现在的业主可精明着呢,买房前都要仔细打听物业公司的口碑。是不是随叫随到?维修及时不及时?公共区域干不干净?这些问题要是有个闪失,房子再好都可能卖不动。说实话,这些新要求对开发商来说确实是个挑战。建筑成本肯定要增加,设计周期也得拉长,还得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过从长远来看,这是好事。逼着开发商把房子越建越好,最终受益的还是咱们老百姓。我最近跟几个开发商聊天,他们都表示现在压力确实大,但也在积极适应。有的专门成立了产品研发部门,有的请来了专业的设计团队,还有的甚至组织员工去参观学习那些做得好的楼盘。说到底,房地产市场正在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以前是解决住的问题,现在是要住得舒服、住得健康、住得方便。这对开发商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谁能率先把握住'好房子'的新标准,谁就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所以啊,别看现在楼市回暖了,开发商的日子可没以前那么好过了。得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满足老百姓越来越高的要求。不过这样也好,竞争越激烈,咱们能买到的房子就越好,你说是不是这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