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20日,中原油田储气库群顺利完成2025年度注气任务,累计形成9.4亿立方米调峰气量,超过去年同期水平。这些气量预计可保障华北及黄河流域约2600万户居民今冬明春的用气需求。
目前,中原油田卫11、文13西、文24、白9和白庙浅层储气库正有序组织秋季检修、注采转换、冬防保温等工作,全面进入采气备战状态。自2021年投运以来,中原油田储气库群已累计注气28亿立方米,采气11.57亿立方米,成为我国天然气调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库容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日均注气量高达850万立方米,中原油田储气库群为华北及黄河流域冬季保供蓄足“底气”。

01储气库群注气任务圆满完成
2025年度注气周期中,中原油田储气库群表现优异。截至10月20日,该库群不仅圆满完成年度注气任务,累计储备调峰气量达9.4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
本周期内,油田技术人员科学编制注气方案,完善地质模型,动态调整注气策略,使注气效率显著提升。通过攻关气库技术难点,提升井网控制程度,油田今年完钻注采气井4口,优化了现场工艺流程,新增控制库容1.65亿立方米。
注气效率的大幅提升是本年度的突出亮点。日均注气量高达850万立方米,创下库群投运以来的日注气量峰值记录,整体达容率提高了7.5%。这一成绩得益于“日跟踪、周分析、月调整”管理规定的严格执行以及注气压缩机的优化运行。
作为中原油田自主建设并投入运行的气藏型储气库,文13西储气库已于10月19日注气达到7000万立方米,圆满完成年度注气任务。至此,中原油田储气库群已为冬季保供备足“底气”。
02技术创新提升储气能力
面对复杂的地质挑战,中原油田依托科技创新,持续提升储气库群运行效能。近年来,油田通过技术攻关突破多项关键核心技术,为储气库安全高效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针对复杂断块地质体动态密封性这一技术难题,技术人员创新研发了复杂断块地质体动态密封性控制技术,建立了流固耦合断层动态密封性预测分析方法,使注入压力提升40%,实现了最大限扩容与断层密封的协调统一。
在井筒安全控制方面,科技人员首创了多层管柱三维阵列扫描装备,研发出一套井筒安全控制治理体系,能够准确封堵数千米管柱上的微米级漏点,解决了强注强采过程中井口及管柱长期密封的难题。
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中原油田储气库群的运行效率,也为我国复杂地质条件储气库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2024年,“百亿方级国家战略储气库群安全防控及应急救援关键技术”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03为冬季保供做最后准备
随着注气任务圆满完成,中原油田储气库群已全面转入采气备战状态。当前,各储气库正紧张有序推进秋季检修、注采转换及冬季防护保温等各项工作,确保在即将到来的用气高峰期实现“储得进、保得住、采得出、供得上”。
储气库作为天然气的“地下粮仓”,采用“夏注冬采”的运行模式,在用气低谷期注气储备,在高峰期采气调峰,有效缓解天然气供需矛盾,保障能源安全。中原油田储气库群由卫11、白9等6座储气库组成,设计库容达32.86亿立方米,工作气量16.67亿立方米。
该储气库群已与鄂安沧线濮阳支干线、榆济线、中开线、西气东输二线平泰支干线等多条国家及省级骨干管道实现互联互通,共同为华北地区季节调峰、应急供气提供保障。
中原油田储气库群作为我国天然气调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与多条国家骨干天然气管道纵横交错、互联互通,共同构建起保障华北地区能源安全的坚实网络。
随着冬季供暖季的临近,储备的9.4亿立方米天然气将成为华北及黄河流域约2600万户居民温暖过冬的坚实保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