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化妆品企业栽在了广告宣传上。
近日,广州市黄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广东迪魔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出了一个罚单,揭开了其光鲜宣传背后的真相。

企查查数据库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穗埔市监处罚〔2025〕493号文件》显示,这款备案编号为“粤G妆网备字2024513471”的“京度三效法令纹紧致面膜”,在天猫“京度个人护理旗舰店”销售,因无法证明其宣称的“舒缓”功效,以及“坚持0添加美修全绿”、“无塑化环保可降解”、“14天减淡法令纹、28天重塑胶原”、“唤醒胶原再生”、“逆写肌龄”等内容的真实性,被认定为虚假广告,因此,广东迪魔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从轻处罚7150元。
看似普通的行政处罚案件,背后折射的却是整个化妆品行业长期存在的宣传乱象。
“科技外衣”下的营销话术
涉事的广东迪魔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非行业无名之辈。
企查查数据显示,该公司头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乃至“瞪羚企业”等多重光环。其官方资料更是自称“专注于研究、开发和生产智能家用美容护理产品”,不仅拥有“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甚至“为欧美知名美容品牌进行生产和加工”。
然而,正是这家号称“国际认可的高品质中国制造商”,其产品宣传却充斥着“0添加美修全绿”、“14天减淡法令纹、28天重塑胶原”等难以证实的承诺。所谓的“逆写肌龄”,在监管部门的严格审视下,瞬间现出原形——不过又是一场披着“科技”外衣的概念炒作。
这让人不禁质疑:一些企业所标榜的“研发实力”,其核心究竟是投向技术的潜心钻研,还是转而用于营销话术的精心编织?
此类现象在化妆品领域早已屡见不鲜。例如,“坚持0添加美修全绿”之类的宣传,俨然成了吸引消费者的金字招牌。然而,监管的“铁拳”一次次证明,许多所谓的“0添加”,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文字游戏。
在化妆品配方日益复杂的今天,实现绝对的“0添加”在技术上并非不可能,但如何同时确保产品的稳定性与功效,则是一道更为严峻的长期课题。更多时候,这仅是企业的一种选择性宣传策略——刻意突出某些看似“无害”的特性,同时巧妙地回避其他可能存在争议的成分。当消费者为了“纯净”“安全”的理念心甘情愿支付高昂溢价时,最终换来的,或许仅仅是一个被华丽辞藻精心包装过的空洞概念。
7150元罚单的警示意义
尽管7150元的罚款数额在动辄数百万的广告投放和数千万甚至过亿元的销量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但这份罚单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金额。它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监管部门正在密切关注化妆品领域的虚假宣传,特别是那些打着“科技”“成分”“功效”旗号的营销乱象。
值得深思的是,涉事企业迪魔生物头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瞪羚企业”等多项光环,本应是行业创新的表率,却在最基本的广告真实性上栽了跟头。这暴露出部分企业在快速扩张中,重营销轻产品、重概念轻实质的发展误区。
清扬君点评:
化妆品行业竞争激烈是不争地事实,但竞争应该建立在产品品质和真实功效的基础上,而非夸大其词的营销炒作。当“0添加”、“14天减淡法令纹”、“28天重塑胶原”这样的夸张承诺充斥市场时,伤害的不仅是消费者权益,更是整个行业的公信力。
对于迪魔生物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更应将资源投入到真正的技术研发中,用实实在在的产品力赢得市场,而非依靠华而不实的广告话术。因为,再精美的包装也掩盖不了内容的空虚,再动听的故事也经不起现实的检验。
消费者正在变得越来越理性,监管也日趋严格。那些还沉浸在概念炒作中的企业,是时候醒醒了。否则,下一次等待他们的,可能就不只是从轻处罚七千多元的结果了。
图源:天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