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之路,犹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对手们怀揣着各自的梦想与抱负,在这条赛道上奋力奔跑。
其实,在这场竞争中,我们常会陷入一种误区——高估对手,而低估自己。
这种心态,不仅会让我们在备考过程中倍感压力,还可能影响最终的考研结果。
去除“神化”滤镜
备考期间,我们往往只能看到对手的表面现象。
比如,在图书馆里,你看到别人埋头苦读,笔记做得满满当当;在考研群里,有人分享自己又刷完了一套真题,分数还很高。
这些信息让我们觉得对手实力非凡,而自己却还在原地踏步。

可你知道吗?我们总是习惯于给对手贴金,却忘了大家都是普通人。
你以为对手很轻松,不过是他吃力的另一种模样,或许他也在前一晚因背不熟的政治大题而辗转反侧。
不要恐慌,打败自己的往往是自己。
不要矮化自己
刷题节奏加大!复习节奏加快!时间紧迫感加强!压力也累积到了临界值,此时心态会更加脆弱。
高压之下,你以为的“不如人”,都是你自己想象出来所放大的差距,真实的你,远不是如此。
殊不知,每个人的学习节奏和方式不同,他们可能只是在某个阶段表现突出,或者在某些科目上有优势,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在所有方面都比你强。
你记忆力好,背书背的快;你理解能力强,专业课输出精准;你心里素质佳,能够自我调节……这些都是你的优势呀!
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法,比盲目攀比来的更实在。
请记住,最大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总把自己看的太低的自己。

你的进度才是核心变量
众所周知,考研是最不缺“神人”的,你背不下来的书会有人帮你背,你做不出的题也有大把的人能做出来!
考研期间,小秦曾给自己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也是一直支持我坚持下去的是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正在考研,别太把自己当人,对自己狠点,只做学习这一件事就够了。
所以说,与其紧盯对手,不如专注自身。
别用别人的进度表衡量自己。你看见的是别人的结果,没看到的是他们付出的日常。
把注意力放回自己,会让你每天都有小步快跑的满足感。
把当下的每一件小事做好,把精力投在能带来真实成长的地方。
切记,把目光拉回自己的书桌,才是上岸的关键。

其实吧,考研就像煲汤,过程中难免没有味道。
可细想一下,背书是添料,刷题是慢炖,熬到最后,满锅都是属于你的香气。
放下对竞争对手的恐惧,也放下对自己的怀疑。
你的实力,强大到远超你的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