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的结果已然揭榜,万众瞩目下,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院士增选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院士”是国家给予科技工作者最高的荣誉头衔,拥有院士、培养院士、成为院士都是实力的集中体现。
本次院士增选,最年轻的新科院士是来自北京大学的44岁数学家刘若川(选拔时未满45岁),他也因此成为中国科学院历史上首位“80后”院士。

刘若川当选中科院院士
这位来自中国最高数学殿堂的年轻数学家,从小就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数学天赋,19岁夺得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并保送北大,开启了纯粹数学的学习与研究之路。
二十多年来,刘若川一直专注于算术几何与代数数论的研究,曾夺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如今又成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北大“黄金一代”数学家中首位院士。这也意味着,当年备受关注的北大年轻数学天才们,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数学研究的重要力量。

北京大学
选择数学,结缘北大出生于1980年的刘若川,今年45岁,但他对数学的兴趣却已经超过30年。
从小学四年级起接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刘若川从小对数学的学习如鱼得水,这得益于他过人的数学天赋,更离不开他对数学由衷的热爱。
就像他自己所说的:“学习数学、爱上数学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如果非要说一个原因的话,那就是兴趣。”于是,他享受挑战的感觉,在持续学习、思考的过程中发现了数学世界超乎寻常的美。
就这样,怀揣对数学的兴趣与天赋,刘若川的数学成绩优异,开始在各类奥数中崭露头角。1999年,刘若川被选拔进入第四十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队。他在竞赛中不负众望斩获金牌,获得保送北京大学资格。

北大数学科学院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号称北大“四大疯人院”之首,是国内最高数学殿堂,高手如云。别说高考数学满分考生了,就算是国际奥数金牌得主也如过江之鲫。
尤其是在2000年前后,北大汇聚了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学英才,除了刘若川之外,恽之玮、袁新意、宋诗畅、肖梁、许晨阳等,后来被称为“黄金一代”的青年才俊,都展示出极高的数学天赋。即便如此,才华横溢的刘若川也没有被淹没于群英之中,与他们同台竞技毫不逊色。
完成本科的学习之后,刘若川留在北大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师从著名数学家、北大数学领军人物田刚院士,用5年时间完成了本、硕课程。
在北大完成硕士学业后,刘若川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读博,导师为Kiran S. Kedlaya教授,开始了算术几何核心领域的研究。
博士毕业后,刘若川开启四年研学、博士后之旅,先后在法国巴黎七大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密歇根大学等多所著名的数学研究机构做学术交流学习。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刘若川在世界上多家一流数学研究机构学习,集百家之所长,于2012年回到了熟悉的北大。

刘若川在工作中
从国家自然奖到院士从海外学成归来的刘若川,已成为国际数学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他在博士期间就一直在进行p进制霍奇理论方面的研究,并且在p进霍奇理论、p进自守形式和p进朗兰兹纲领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早已名声在外。
刘若川回到北大数学科学学院,进入北京大学国际数学研究中心,马不停蹄地继续他在算术几何与代数数论领域。
时光荏苒,十三年也不过弹指一挥。刘若川回到北大的这些年,原创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2018年度,他作为第一完成人的“p进霍奇理论及其在算术几何与代数数论中的应用”项目,斩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第一完成人);而后,其独立完成的“p进霍奇理论及其应用”成果,更是斩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他的研究成果,被认为是“p进霍奇理论做出基础性贡献,特别是对相对p进霍奇理论完成了奠基性研究,以及在p进局部系统的刚性和黎曼-希尔伯特对应方面也做出非凡工作”,受到国内外数学界的广泛认可。

刘若川在北大作为教师代表演讲
与此同时,刘若川还在开展算术几何与代数拓扑的交叉研究,给出了拓扑循环同调全新的计算方法,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更多成果,还在持续耕耘中。
直到今天,刘若川的所获的荣誉接踵而至。除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之外,他已经将科学探索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数学会“陈省身数学奖”、何梁何利基金2024年度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等奖项收入囊中。
在国际上,刘若川被授予2024年的拉马努金奖。该奖由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和国际数学联盟(IMU)共同管理,每年授予未满45周岁、做出杰出科研工作的发展中国家青年数学家,以纪念拉马努金这位印度天才数学家。
2025年11月,刘若川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物理部),再次证明了国家、学术界对他数学能力的高度认可。

刘若川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新一代数学领军人物从19岁斩获国际奥数金牌,到如今成为中科院院士,刘若川用了25年。这25年,是他个人奋斗的历程,也是中国数学从追赶者转向引领者的缩影。
当年与刘若川一起初出茅庐的北大“黄金一代”,多数已经成长为数学研究的领军人物。
2000级的许晨阳任职于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2000级的张伟、恽之玮任职于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2000级的朱歆文任职于斯坦福大学、2001级的鲁剑锋任职于杜克大学,都是世界名校的教授、博导。
更多的人,回到国内,成为国内数学界的领军人物。刘若川、袁新意、肖梁等回到北大,刘一峰任职于浙江大学、宋诗畅任职于北京交通大学等,成为国内数学研究、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

北大“黄金一代”刘若川(左一)、恽之玮、袁新意、宋诗畅、肖梁、许晨阳
著名数学家张寿武曾这样评价这些年轻人:“他们可能不像陶哲轩那么聪明,不是天才,但他们可以对数学做出划时代的贡献。他们合在一起,应该是中国数学的未来,他们肯定会做的很好。”如今,刘若川等人的表现,恰恰印证了这句话。
刘若川担任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北大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是“黄金一代”中第一位荣获“院士”殊荣的人,宣告这一代数学家逐渐成为国内数学研究的中流砥柱,中国数学的未来,也在他们严谨而热烈的探索中,拨云见日。

北大数学研究所
他们当中,能否有人荣膺菲尔兹奖、阿贝尔奖、沃尔夫奖、陈省身奖,能否有更多人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应邀做报告,能否有更多人在《数学年刊》《数学新进展》《数学学报》《美国数学会杂志》发表重大成果,这是中国数学走向世界必须作答的问题。
我们热切期待着,在刘若川等数学家的引领下,一个由中国数学家定义问题、开辟方向的数学新时代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