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销的阴霾笼罩下,王女士与辛先生各自经历了令人痛心疾首的被骗遭遇,他们在陷阱中苦苦挣扎,满心迷茫,不知何去何从。
王女士:好友邀约下的七个月武汉传销噩梦
2024年1月4日,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王女士满心欢喜地接到了好朋友的邀约。好友声称在重庆有绝佳的工作机会,热情洋溢地邀请她前往就职。怀揣着对增加收入的殷切期待,王女士毫不犹豫地当即购买了前往重庆的车票,满心憧憬着新的生活。
传销老总组织的聚餐
然而,命运却在此刻悄然转向。1月7日,好友突然毫无预兆地临时变卦,以“需要到湖北武汉出差”为由,急切地让王女士更改行程前往武汉。王女士虽心中略有疑惑,但出于对好友的信任,还是踏上了前往武汉的路途。
抵达武汉后,好友又以“培训方事务延误”为借口,将王女士带到了自己的住处。紧接着,便以“熟悉业务”为名,强制要求王女士参与长达七天的所谓“流程讲解”。在这七天里,王女士仿佛置身于一个封闭的洗脑空间,每天被迫接受各种荒谬的传销理念灌输。
七天的洗脑式讲解终于结束,王女士渐渐察觉事情不对劲,内心涌起强烈的不安,毅然提出要离开。可对方却露出了狰狞的真面目,强硬阻拦她的去路。随后,在对方的威逼利诱下,王女士陷入了极度的恐惧与无奈之中,被迫向家人索要资金,并按照要求将钱款转到了传销组织指定的账户。
彼时,传销组织使出了“熟人背书”的阴险套路,声称“同一届同学亲姐妹及多名熟人都在参与”,不断强化骗局的可信度。在持续不断的洗脑攻势下,王女士逐渐陷入了认知误区,开始对这个所谓的“项目”产生了信任,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虚幻的光明。
按照传销组织的要求,王女士需要发展下线。无奈之下,她联系了自己的一位朋友,邀请其来武汉考察。这位朋友抵达后,因无力支付“投资款”选择返程。可传销组织的两名所谓“总管”却不依不饶,持续纠缠,反复联系劝说她回来参与。就在朋友最终被说动,准备转账加入的那一刻,王女士如遭雷击,猛然惊醒,意识到自己深陷了一个可怕的骗局。
她当即决定退出,并苦口婆心地劝说朋友一同要钱离开。她向朋友详细说明这是传销骗局,还提及组织承诺“未通过考核或未参与考核可退还钱款”的规则。然而,朋友却被“赚大钱”的幻想冲昏了头脑,不甘心就此放弃,对王女士的劝说置若罔闻。
传销洗脑讲课内容
尽管王女士坚定的态度动摇了组织的挽留,但她离开后不久,又被“总管”们的花言巧语再次洗脑。那些甜言蜜语如同毒药,一点点侵蚀着她的理智,最终,她还是选择返回了传销窝点,再次陷入了无尽的深渊。
此后的日子里,王女士陷入了痛苦的挣扎之中。从6月起,她便反复提出要回家,可组织却像一堵无形的墙,始终阻挠着她的脚步。而且,她在这个所谓的“项目”中,从未获得过任何收益,所有的付出都化为了泡影。
直至8月,王女士的家人察觉到了她的异常。他们心急如焚,通过手机定位找到了她的具体位置,才成功将她从武汉传销窝点解救出来,让她暂时脱离了苦海。
脱离苦海后,王女士第一时间联系传销组织的“总管”,要求对方放自己的朋友离开,并退还自己投入的资金(她小心翼翼地保留着完整的转账记录)。然而,对方却强硬拒绝,态度冷漠得如同冰冷的石头。
如今,王女士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她知道推荐人和“老总”的住址,心中萌生了上门讨要说法的念头,可又担心对方拒不配合,甚至可能会对自己造成伤害。她也在犹豫是否要报警,不确定报警后的处理结果会如何,也不清楚是否必须前往武汉当地报案。
传销组织内部资料
更让她愧疚不已的是,虽然当初她曾劝说朋友退出,且未从朋友的“投资”中获取任何利益,但毕竟是自己将朋友引入了陷阱。朋友后来被家人以威胁的方式强制带回后,向王女士索要赔偿。这让本就遭受经济损失的王女士更加焦虑不安,如同置身于黑暗的漩涡中无法自拔。
她主动提出愿意赔偿一两万元以弥补愧疚,可却未能获得朋友的谅解。对方甚至删除了她的微信,仅通过其家人保持有限联系。王女士坦言,当初朋友准备参与“考核”时,她曾明确劝阻,提醒对方事情不靠谱,建议退钱一起回家。但朋友最终还是被推荐人及其上级忽悠着参与其中,她对后续的具体操作毫不知情,却要背负这份沉重的责任,内心充满了无奈与痛苦。
辛先生:网恋甜蜜背后的1040传销温柔陷阱
大龄单身的辛先生,一直怀揣着能找到合适伴侣组建家庭的渴望。他对“牵手”交友APP深信不疑,天真地认为这个平台能为他带来靠谱的缘分。然而,他未曾想到,这里竟成为了他陷入传销陷阱的罪恶起点。
2025年8月30日,辛先生在该APP上结识了一位自称江西赣州的01年女孩。对方不仅与他是老乡,还表现得极为热情,主动提出添加微信深入交流。这份突如其来的“缘分”如同温暖的阳光,让辛先生放下了所有的戒备。加之他性格感性、自身条件普通,对恋爱的迫切需求让他很快对对方产生了好感,仿佛看到了爱情的曙光。
起初的交流充满了“甜蜜”,女孩会主动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那些琐碎而又温馨的细节,让辛先生感觉自己仿佛真正走进了她的生活,产生了相见恨晚的错觉。然而,随着交流的深入,辛先生逐渐发现了一些反常之处。女孩总是反复询问他在工厂的工作是否担任管理职位,这让他心生疑惑,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泛起了层层涟漪。他不确定对方的真实意图是否与自己的收入水平有关,内心开始隐隐不安。
9月1日,女孩开始有意无意地铺垫自己在武汉的生活环境。她称自己与朋友及表哥同住(后来又改口称是与朋友合租),还强调所住的洪山区左岭新城小区治安极好,保安每小时巡逻、遍布摄像头,附近还有派出所,试图以此降低辛先生的警惕心。她还向辛先生展示自己的饮食日常,照片中鸡鸭鱼肉、牛蛙、花甲等菜品丰富多样,暗示自己经济状况良好,进一步营造“成功”的假象。同时,她主动询问辛先生的年龄、身高、体重及老家住址等个人信息,表现出极强的了解欲,仿佛要将辛先生的一切都掌握在手中。
9月2日,女孩提及自己仅有一部手机却有三张卡,其中包含公司发放的工作卡。辛先生趁机询问她的手机号码,对方却刻意回避,直接忽略了这个问题,如同故意关闭了一扇通往真相的门。这让他心中的疑虑又加深了一层,仿佛被一层迷雾所笼罩。
9月3日,女孩再次追问辛先生是否为工厂管理人员。当晚,她还分享了与朋友聚会玩狼人杀的日常,甚至提及一位02年出生、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就职于中建三局的朋友,试图通过塑造身边人的“优秀形象”来提升自己的可信度,如同在搭建一座虚幻的城堡。
9月4日,女孩从朋友圈卖百香果的话题切入,聊起信息筛选的重要性。她称身边的人都有看新闻的习惯,尤其是国家政策类新闻,还邀请辛先生一起关注,夸赞他有独特的关注点,表现出对他的欣赏。随后,她话锋一转,开始质疑专家言论,称“专家所说的家庭存款50万、全民小康等说法与自己的实际情况不符”,还表达了“不愿人云亦云、坚持独立思考”的观点,进一步迎合辛先生的心理,塑造自己“有思想、不随波逐流”的形象。
随着了解的深入,辛先生逐渐意识到不对劲。他回忆起女孩提及的武汉洪山区左岭新城,正是“1040阳光工程”传销组织的高发区域。他的内心开始纠结这份感情的真实性,不确定对方是真心与自己交往,还是利用恋爱关系将他诱入传销陷阱。更让他困惑的是,女孩口中的“表哥”“朋友”以及所谓的“电商工作”,是否都是传销组织精心编织的谎言。
如今的辛先生深陷迷茫之中,既舍不得这段看似美好的“网恋”,如同舍不得放弃手中那看似璀璨却又虚幻的泡沫;又害怕自己步入王女士的后尘,沦为传销骗局的下一个受害者,在黑暗中独自挣扎,找不到出路。
网恋+熟人场景防传销避坑指南
一、高危信号识别(对应案例核心骗局点)
(一)熟人邀约场景
1. 临时变更行程:以“找工作”“合作项目”等名义邀约,中途突然更改目的地(如王女士被从重庆改至武汉),需高度警惕。
2. 通过亲情绑架要求“考察”洗脑:以“熟悉业务”“流程讲解”为由,进行多日集中洗脑,软磨硬泡拒绝参与者离开。
3. 熟人背书诱骗:提及“同学、亲友都在参与”,利用熟人信任降低防备心,诱导投入资金或发展下线。
4. 隐瞒核心信息:不透露具体工作内容、公司名称,仅鼓吹“高回报”,要求将资金转入私人或非正规账户。
(二)网恋交友场景
1. 过度打探经济状况:反复询问工作情况、收入水平,精准筛选“有投资能力”的目标(如辛先生被多次追问是否为工厂管理)。
2. 刻意塑造“完美形象”:分享丰富饮食、优质居住环境、优秀人脉等内容,营造“成功人士”假象,吸引对方信任。
3. 回避关键信息:拒绝提供真实手机号码、具体工作地址,对核心问题刻意转移话题(如女孩回避辛先生询问手机号的请求)。
4. 铺垫异地邀约:反复强调居住区域的“安全性”“发展前景”,提及“表哥/朋友的优质项目”,为后续邀约异地考察埋下伏笔。
5. 传播反常言论:质疑权威信息,编造“国家政策隐藏商机”等理论,逐步向传销话术靠拢(如女孩曲解国家新闻、否定专家观点)。
二、即时应对措施
1. 保持通讯畅通:一旦察觉异常,立即向家人、朋友同步位置和情况,留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
2. 果断拒绝并撤离:面对强制洗脑、索要资金、要求发展下线等要求,坚决拒绝,寻找机会脱离现场,必要时向周边人群或警方求助。
3. 拒绝“二次洗脑”:即使被劝说“项目靠谱”,也不轻易返回传销窝点,避免再次陷入骗局。
4. 及时劝阻他人:若发现亲友被诱骗,避免正面冲突,通过联系其家人或报警的方式进行解救,不盲目参与讨要说法。
三、事后维权建议
1. 优先报警处理:前往传销发生地报案,提交证据材料,配合警方调查,切勿采取“绑架上线”“暴力催讨”“上门闹事”等过激行为。
2. 联系反传机构:向专业反传防骗团队求助,获取心理疏导和维权指导,协助劝说深陷传销的亲友。
3. 明确责任边界:若不慎介绍他人入局,及时劝阻并赔礼道歉,退赔自己获得的返利,取得对方的谅解,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划分责任,避免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
四、长期防范意识培养
1. 摒弃“一夜暴富”心态:警惕“低投入高回报”“无风险可继承”等虚假承诺,任何合法投资都存在风险,且收益与风险成正比。
2. 强化信息核验:对熟人邀约的工作、网恋对象提及的项目,通过官方渠道核实真实性,不轻易相信口头承诺。
3. 提高隐私保护意识:网络交友时不随意透露经济状况、家庭住址等核心信息,避免成为传销组织的目标。
4. 普及防传知识:向家人、亲友分享传销案例和防骗技巧,尤其提醒老年人、职场新人等易受骗群体,筑牢防范防线。
[此文来源:李旭反传防骗团队,版权说明:以上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