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令,决定将美国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并相应更改国防部长等职衔为“战争部长”,同时要求推动国会立法以实现永久更名。
“战争部”其实是一个历史旧称,美国的战争部成立于1789年,即美国宪法生效的同一年,这一称呼一直沿用至二战结束,1949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将其命名为国防部。
在特朗普看来,这一时期代表了美国的军事辉煌:“作为战争部,我们赢得了一切。”他曾在公开场合如此强调,并以一战和二战为例,指出当时美国取得了所有战争的胜利。这种对历史胜利的怀旧情绪,与他对“国防部”这一名称的批评形成鲜明对比。他认为“国防”听起来“太过保守”、“不够好战”,无法体现美国军队的进攻能力和威慑姿态。他曾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明确表示:“我们想要防御,但我们也想要进攻。作为战争部时我们赢得了一切,我认为我们必须回到那个状态。”
更名举措也是特朗普政府塑造美军“强硬形象”战略的一部分。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阐释这一理念说:“正如总统所说,我们不只是防御,我们还有进攻。我们认为词语、名称和头衔很重要。” 这种命名变化旨在向国际对手发出明确信号,表明美国准备发动战争以确保其国家利益。法新社的报道指出,恢复“战争部”的名称将使该部门更加关注美国的国家利益,并向对手表明美国准备发动战争以确保其利益。这种威慑姿态与特朗普政府同时推进的军事改革相呼应,包括大幅增加军费预算(2026财年预算突破1万亿美元)、强化海军战力(计划将舰艇总数从355艘增加到381艘)、部署“金穹”天基导弹防御系统(预计耗资1750亿美元)等。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推动更名的过程也展现了其对行政权力的运用和与国会关系的处理。尽管总统行政令无法正式完成更名(因为根据美国法律,国会是唯一有权决定联邦政府部门设立、废除及更名的机构),但特朗普通过行政手段要求将“战争部”作为“次级称谓”在行政部门的官方信函、公共通讯、仪式场合和非法定文件中使用。这种绕开国会直接推动变革的做法体现了特朗普的行事风格。当被问及是否需要国会批准时,特朗普表示:“如果需要的话,我相信国会也会同意”。考虑到共和党在参众两院占据优势,媒体分析认为,如果国防部改名的法案提交国会,预计也将能够通过。
然而,这一更名计划也面临批评和挑战。批评者认为,更名过程将带来高昂的开销。美国“政治新闻网”的分析指出,更改五角大楼数百个机构的名称,以及其在全球基地的徽章、牌匾和其他标志等工作,可能需要花费数十亿美元,这笔费用会严重损害特朗普政府削减联邦政府开支的努力。此外,批评者还认为更名会分散五角大楼对安全优先事项的注意力。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在推动将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的同时,特朗普曾多次公开宣称自己应因推动结束中东地区冲突、调解乌克兰战争等外交努力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种矛盾行为引发质疑,批评人士指出,将象征战争历史的名称重新赋予国防机构,与诺贝尔和平奖倡导的和平理念完全相悖。
从更深层次看,国防部更名只是特朗普政府重塑联邦政府和军事文化的系列举措之一。自第二任期开始,特朗普团队就全面启动了国防系统改革,包括清理拜登时期的多元化政策影响、重塑战斗力、成立太空军、迁移太空司令部总部等。这些改革反映了特朗普对美军现状的不满以及其“重振美国军队”的决心。赫格塞思表示,特朗普已指示五角大楼做好“重振美国军队”的准备,并强调美国在军事上的优势,尤其是“金穹”防空系统,是对手无法复制的。
特朗普急于将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既反映了他对历史军事辉煌的怀旧情感,也体现了他希望通过名称变革来传递美国军事战略转向的强烈信号——从保守防御转向积极进攻。这一举动既是象征性的文化变革,也是实质性的战略调整,尽管面临批评和实际实施上的挑战,但它清晰地传达了特朗普政府追求军事优势、强化全球威慑的战略意图。通过名称这一象征性的改变,特朗普试图重塑美军的身份认同和作战理念,强调进攻意识和战斗精神,从而为其整体国防战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