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股的走势喜人,上证指数9月12日最高冲上3892点,这已经是冲上到上证指数2015年市场大跌的位置。这极大的刺激了市场各方的神经,也让大家对于A股后市的走势议论纷纷。

持续走高的上证指数
个人对此没有能力进行判断,但对于后市能否继续走高,我觉得有一套逻辑可以放进来对比判断,就是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付鹏的研究框架,这框架告诉我们股市繁荣的关键到底是什么。
付老师认为股市繁荣的三因素:分子、分母、治理,三大因子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股市是“经济增质”的晴雨表,而非单纯“经济增速”的晴雨表。所以,看股市的长期走势,要看微观企业的增长质量。
“好的公司的商业逻辑其实很简单,分子端能挣钱,分母端的公司的财务成本、借贷成本要低,此外,挣了钱还愿意跟股东分,分子、分母、治理这三个要素合在一起才是股市的三要素。”
企业盈利是股市繁荣的基本盘首先一个公司要能赚钱,这是公司存在的基础,更是股票长期向上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盘。企业不能持续赚钱,那就不需要融资。不进行融资,股市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因此,一个企业能够赚钱,这本身对于国家的治理提出了要求。
比如好的市场制度、法治制度、融资环境等等。相反,在改革开放之前,企业是不太可能盈利了,因为没有这样的制度基础,也就不可能会出现股市这样的产物。

企业盈利增长是股市、经济繁荣的基础
数据显示,美股走势与公司业绩提升基本同步。

标普500指数走势和企业盈利之间的对比图
2009年一季度开始,美国企业税后利润见底回升,2010年就超过了金融危机前的水平,2012年不断创出历史新高。盈利增长是推动美股长牛的核心动力。
进入2013-2019年,则是低利率环境下的稳健增长,这个阶段美国的科技行业率先崛起,苹果、谷歌等公司利润持续攀升,成为美股盈利的主导力量。
2020年疫情后,企业的盈利出现了分化,虽然传统产业因为成本上升和需求疲软有所下降,但是科技巨头和制药公司却凭借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药物需求的爆发而盈利暴增,成为了这一阶段企业盈利增长的核心引擎。
公司治理注重股东回报其次,在这些基础上公司要能赚钱,而且愿意和股东分享。这要求公司有好的治理,能让股东分享到公司成长的成果。不然就像那些分了股权给员工的民企,不分红又不上市,员工不会因为公司的发展享受到半点红利。即便公司每年盈利翻番,员工的也完全没有办法分享到公司的经营成果。试问这样的股票,哪些员工愿意花钱长期持有呢?
这其实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的股民为什么不喜欢长期持有A股的股票。因为没有什么分红,只能靠股票的增值来实现盈利。一旦股市出现短期的上涨,股民很容易就会获利离场。毕竟,A股的股票以前最喜欢回报股民的动作是什么?是高送转,以及高送转带来的一波行情。分红?企业可能没什么钱,而且市场也往往不领情。

分红是企业回报投资者最直接的方式
美国上市公司普遍重视通过回购和分红回馈股东。除了大规模回购,许多公司也维持稳定的分红政策。这让投资者能享受到公司成长带来的真实回报,增强了长期持有的信心。
比如美国传统行业(如能源、公用事业、电信、必需消费品等)和房地产信托(REITs)因其业务模式成熟,能产生稳定且可预测的现金流,因此此类公司的股息率较高,大部分利润均用于股东分红。

传统行业现金流稳定,科技行业靠股票回购
像美国的科技公司(如苹果、微软、谷歌等),则股息率通常较低,因此这类公司会倾向于将大量现金用于股票回购,以提升每股收益(EPS)和资本利得。比如2009年至2014年的2季度,标普500成分股公司用于股票回购的资金高达2万亿美元,占同期这些公司盈利的45%。
便宜的资金和乐观的市场情绪资金价格便宜,就是低利率,这意味着资金便宜,更容易流入股市,推高资产价格;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美联储连续降息至近零水平,并推出多轮量化宽松(QE),直接干预市场,释放流动性,这使得资金大量流入美国股市。

QE政策极大的恢复了市场对于美股的信心
积极的市场情绪,意味着乐观的预期,这能降低投资者所要求的风险补偿,从而提升估值。自2008年后,美国政府的一系列动作和美联储的多轮量化宽松政策,有效的提振了市场的情绪。随着市场恐慌情绪的缓解,美国科技企业的强劲盈利,市场信心得到进一步加强。
比如表达投资者情绪的VIX指数(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编制)。这个指数在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疫情初期等市场恐慌时期,曾一度飙升至80以上,这意味着市场处于极度恐慌(40以上就是极度恐慌,80已经处于历史高点)。在美国政策救市动作的出台,尽管该指数这些年经历了多次大幅波动,但市场恐慌情绪的峰值很快得到平复,表明投资者对美国市场的长期信心依然强劲。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股市已经市场看低,也还是依然能够长牛的一个重要原因。
A股现在具备长期繁荣的三要素吗?因此,一个股市能否长期繁荣,是需要三个因素同时共振,缺一不可。如果用这三个因素去分析2015年的中国股市,也许我们就会知道为什么注定会崩盘。
2014年A股上市公司报业绩增速大幅下滑(+6.19%),远不及2013年(+14%)。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大幅下降,经济基本面完全不能提供支撑。与此同时,市场利率却非常的便宜,央行当时降准后,10年期国债利率这些无风险利率降至历史低位。这些资金纷纷冲出来寻找好标的,它们看中了因利率降低估值水平较低的股市,于是穿过政府对于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监管漏洞,资金一下子通过各种产品(伞形信托和场外融资等)快速涌入了资本市场,推动股市快速上扬。

2015年的股市是资金和杠杆的游戏
可以说,2015年的快牛,是典型的流动性驱动与杠杆狂欢,是便宜的资金和触手可及的杠杆的游戏,和企业和经济基本面无关。这也就不难理解,监管一旦收紧的情况下,这些资金快速出逃后,股市的急挫。
所以,面对着当下的A股,我们更要关注到风险。因为投资的第一要务不是盈利,而是避险。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句话最贴切的用处,就是在投资。毕竟,当你本金都没的情况下,你拿什么去把亏的赚回来呢?
祝愿各位投资者赚的盆满钵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