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就是毒药,他书写的看似都是别人的故事,可我发现他写的每一个人物都有我,有种穿越时空的恐惧感,尤如一颗18世纪的子弹打中了21世纪的我。
人最害怕的就是被偷窥、被审视,可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像把人放在显微镜下观看一样,总是让你看到自己狼狈不堪的一面,让你良心的法官不断的谴责和审判,让你的罪恶无处可逃。
他的书就像一面镜子,让你自己清醒觉悟,他就像是一位无形的法官,监视着我的一举一动,仿佛能一眼看透我心脏内部的组织结构。
读他的作品,时间长了,我仿佛觉得自己都抑郁了,也许是无法接受人性如此复杂难料,无法接受自己是如此邪恶无知吧!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涅朵奇卡》里,讲了主角涅朵奇卡的父亲和母亲荒缪的家庭生活。
因为爸爸去世,妈妈带着她嫁给了现在的继父叶菲莫夫。叶飞莫夫是一位小提琴手,有着天才般的技艺,却自视甚高、自甘堕落。
他整日饮酒玩乐,到处吹嘘自己的才华,却从来都不行动;并把自己才华得不到施展的责任推卸到涅朵奇卡和她母亲身上,觉得是她们让他找不到灵感,是他们阻碍了他的才华,是他们让这么一位天才被埋没了。
因为他成天什么活也不干,还把妈妈带来的钱都花光了,继父与妈妈结婚本就是奔她身上有一千卢布去的。此刻,已经被他败得差不多了。
家里一贫如洗,所有的经济压力把妈妈压得喘不过气;妈妈变得暴躁易怒,从此家里鸡飞狗跳,打骂吵闹声不堪入耳,让8岁的涅朵奇卡恐惧不安,甚至被噩梦缠身。
她开始向父亲靠拢,觉得父亲比母亲温和些许,他也学爸爸希望愤怒的妈妈去死,她就可以跟爸爸去过美好的生活。
对于一个只有8 岁的小孩来说,她并不清楚大人的吵闹里包含的是什么,出于人的自我保护机制,她只会往恐惧感较小的一方靠近。
她甚至问爸爸说:妈妈什么时候死,妈妈死了,他们就可以去过理想富裕的生活了。父亲觉得孩子很荒缪,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怎么会期待爱她如命的妈妈去死。
爸爸责备她、骂她、教导她,虽然他跟妈妈吵架的时候也是同样的邪恶心理;可涅朵奇卡太小了,即便骂她,她也一句都听不懂,她只是把爸爸妈妈气愤时所说的话都记了下来,吸收了他们所有的怨气。
小孩就是一张白纸,不一定在学校才是学习,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学习,面前吵架吵架打骂,他们就吸收吵架打骂,面前温暖友爱,他们就吸收温暖友爱。
看到这里,我仿佛又穿越回到了过去,好像这就是我的亲身经历。
小时候,我的爸妈也是经常吵架,甚至用石头互砸,我每天都害怕极了,吓得瑟瑟发抖,总是期盼有好心人或警察叔叔能来帮忙解决;
极度恐惧的时候,我都能真实的看到我祈祷的上帝从天上划着船来接我(我无法解释这种像爱丽丝梦游仙境般的梦境,但我确定我就是看到了。)
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吵架,我看不懂也听不明白,我只觉得他们让我很害怕、很痛苦,那时的我恨死了爸爸和妈妈,我甚至希望他们都去死。
我好想要离开这样的家庭,可对于一个几岁的孩子又能去哪里呢?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带我去了外婆家,我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死活赖在外婆家不肯走。原来,我从小就很擅长和懂得自我保护与逃避。
虽然在外婆家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我知道自己是寄人篱下,我无法心安理得的享受;所以,只要有一点点的空隙,我都会用来帮外婆干活,以抵消内心的愧疚;我也怕他们不喜欢我,会把我赶回家去。
我不想被赶回去,比起内心的恐惧和精神的痛苦,体力劳动对我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
多年后再次回到家,我觉得也许跟过去会有所改变吧;可并没有,该怎样还是怎样。我心疼弟弟,不知道他们又是怎么走过来的。
年龄大一点,再次面对爸妈吵架,我却与涅朵奇卡的选择相反,我靠拢的是妈妈,跟她一起仇恨爸爸。虽然爸爸对我很好,从来都没有打过我、也没有骂过我,但我就是随便找了个队就站了,像妈妈一样咒爸爸去死。
后来爸爸真的得病去世了,我愧疚万分,觉得是自己诅咒了他;可妈妈却又跟我说,她希望爸爸活过来,爸爸在身边才会有安全感。
我直到现在都不明白我爸妈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所有的一切都在证明爸妈并不相爱,他们更像是仇人。谁能想到这种相互残害的情感中有爱的成分呢?如果换成现在的我,我宁愿去死。
小时候的我极恨他们,是他们让我只看到恐惧和仇恨。一个几岁的孩子要如何从相爱相杀里窥探到爱呀!他们感受不到,他们也不懂,他们只能看到和听到眼前正在发生的事情,他们只能用自己弱小的认知去辨别事情的真相。
虽然一切都过去了,小时候的经历还是历历在目,但那种面对恐惧逃避的心理一直都在;所有喧嚣吵闹的地方都会让我头痛难忍,我只想要清静。
现在的我也并不恨父母,毕竟我没有经历过他们的经历;我不确定,如果把我换在他们的角度,是会更好还是会更糟?
万事万物都在变化,无法想像。何况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人生轨迹,我虽参与了,但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拯救谁。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何其大呀!孩子并不懂得大人的思想,却同受其痛,而这种伤疤是终生难愈的。
确实,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虽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愿每个家庭都能和睦相处、相亲相爱。
家庭中,每个人行为处事都是让人模仿的榜样,好的榜样造就和谐美好;不好的影响也会给还未涉世的孩童造成一辈子的心灵创伤,而这种创伤是无论如何都弥补不了的……